阿房宫遗址

阿房宫阿房宫遗址是中国秦代秦始皇在秦都咸阳上林苑内建造的朝宫遗址。在陕西省西安市西郊约15公里处。面积约4.5平方公里。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开始营建。秦二世继续修建。秦末,项羽入关,纵火烧毁,仅留下一座土筑的“阿城”。汉武帝扩建上林苑,阿城被纳入苑中。南北朝时期在前殿基址上曾建有大型佛寺。宋以后逐渐夷为耕地。1956年以来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曾多次进行调查。1974—1976年配合农田基本建设进行了勘探和发掘。
  阿房宫遗址范围南起巨家庄、纪阳村,北至今西兰公路,在纵深3公里的范围内,建筑基础密集。其中的前殿基址,夯土台东西长1200米,南北宽450米,总面积达60多万平方米,高7—8米。夯层均匀,每层厚约8厘米。前殿东北约1公里处有一座夯土台,高20米,底边周长约31米,俗称上天台。台东曾发现门址和甬道,并有台阶痕迹,出土有柱础和下水管道。后围寨的一处夯土台基址高6米,发现用空心砖砌筑踏步,石柱础排列有序,衔接的陶水管长约20米,原应为一座多层的高台建筑。前殿北1公里处发现一夯土建筑基址。出土的瓦片中有“北司”2字,疑为北司遗址。前殿正北4公里处的新军寨村附近发现有秦代夯土厚达数米,疑为北阙门所在。在高窑村、小苏村和阿房村北等地也有建筑基址的残存。历年来曾出土有秦“高奴铜石权”、西汉铜器群及铜柱外箍、户枢等建筑构件。
  在阿房宫遗址出土了葵纹瓦当,直径一为13.5厘米、一为14.4厘米。这种瓦当主要见于秦代,但数量比云纹瓦当少得多。它与动物纹瓦当、吉样语的文字瓦当以及叶纹、树纹、水涡纹瓦当一样,都是赞颂秦王朝,歌颂秦始皇统一六国大业的思想在建筑艺术中的反映。咸阳宫、阿房宫、秦始皇陵园等宏伟的建筑群,虽已荡然无存,但大量的瓦当展示了当年的繁华和建筑的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