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二世胡亥墓

胡亥即秦二世(前230年—前207年),秦姶皇的第26子,秦始皇临死曾留下遗诏立长子扶苏为接班人,赵高和李斯伪造遗书命扶苏与蒙恬自尽,立胡亥为帝,称秦二世。据载公元前207年权臣赵高胁迫秦二世自杀,仅在位3年,终年24岁。以庶人仪葬于周杜国属地,即秦时的洲地,在今西安市雁塔区曲江乡曲江池村南缘台地上,俗称“胡亥墓”。秦二世胡亥墓坐落在原坡地带,环境幽僻,迥异于秦汉以来高峻宏伟的帝王陵墓,同附近的杜陵、少陵相比,殊感逊色。

秦二世胡亥墓

整个陵园占地20余亩。正南是一座朱门红柱卷棚式三间进深的山门。门额正中高悬一块“秦二世皇帝陵园”的黑色金字大匾。门上另有 “史鉴千秋”一匾,两边有联,上联是“空贵为帝使豪君问天下数千年可曾有几个凭吊”,下联曰“未守好先皇伟业遗池边一抔土徒留存万古伤悲”。穿过山门拾级而上,是一座秦代建筑风格的硬山式大殿,上书“后亊之师”。面积约184平方米的大殿内是秦朝人物亊迹介绍,陈列着“指鹿为马”的塑像群。两米多高的胡亥、赵高、子婴、阎乐等五个人的彩色立体像,塑造得神态逼真、栩栩如生。殿后门上有匾“曠古凝思”,两边有楹联,上联曰“当年国灭香残非独亡秦归二世”,下联曰“此日风清月朗唯余孤冢对千夫”。
  大殿的后面就是胡亥的陵墓,墓为土筑圆形,封土堆直径二十五米,高五米,直径二十五米。墓后有秦十二字方砖碑,有十二个阳文秦篆文曰:“海內皆臣,岁登成熟,道无饥人。”意为秦统一天下,普天下的人都是秦朝的臣民。从此国家強盛、国库充实,人民不再有饥饿之忧。是对秦朝歌功颂德之词。墓北有石碑一座,高三米,宽九十八公分,厚二十八公分。碑面阴刻“秦二世皇帝陵”六个隶书大字,为清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陕西巡抚毕沅所立。碑后阴刻《夜役说》,为生员周新命于嘉庆十年所书。1956年8月6日被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列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