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兵马俑

秦始皇兵马俑坑中为何会有跪射俑呢?这是因为二号俑坑的东北角大斗子部分是一个弓弩兵小分队,阵心为跪射俑,阵表为立射俑,跪射俑为正在装弓的姿势,立射俑则为正在发射的姿势。古代作战时,弩机装矢缓慢,而且临敌不过三发,为了弥补此不足之处,需有一部分人在发弩时,另一部分则蹲着装弩,这样便出现立射和跪射两种姿势的士兵处在同一个方阵中。当后面的发射时,前面的跪下,这样便可以轮番射击,矢射不断,从而增强了军队的杀伤力,也不会伤亡自己的人。二号坑中的跪射、立射俑正是当时现实作战情况的真实写照。
  跪射俑,也有人称之为“跪式背弓俑”,“蹲跪俑”,“蹲姿甲俑”等。跪射俑的这种坐姿,是古代军事中的一个重要单兵动作,是一种守势的动作。因此,坐姿的单兵动作常用于兵阵中的坐镇。兵书《尉缭子》中说,阵形中有立阵、坐镇。“立阵所以行也,坐镇所以正也。”坐镇之应用,有两种情况,一是军情不稳,需要稳定军心,整顿队伍;另一种情况是等待战机,秦俑二号坑中跪射俑和立射俑组成一个方阵,应属于待机而战之。
  从跪射俑所在的位置推测,这支队伍在军阵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比一号坑的前锋还要突出,它是整个军阵中的左拒,其后面是一个较大的骑兵方阵。一旦出现敌人袭击,左拒这一支方阵由坐而立,迅速出击拦截,保卫大阵。在这些俑的附近出镞、剑等兵器,表明这些俑是执弓和佩剑的。它们挟弓带剑,立可以疾走,趋敌制胜,坐则如磐石,坚不可摧。
  看过跪射俑的人,无不为秦代卓越的雕塑艺术而惊叹,也无不为其所折服,它给人们留下栩栩如生的深刻印象。
  跪坐俑秦始皇陵兵马俑-跪坐俑
  古代帝王在都城或都城附近,均修有苑囿或厩苑,作为其狩猎和游玩的场所。狩猎是古代帝王一种豪华的享乐方式。秦昭王时已有五苑,最著名的是上林苑。在苑内宫殿台观弥山跨谷,珍禽异兽众多。而马是古代帝王一种主要交通工具,出外巡视、狩猎游玩都要用到马。秦始皇死后,在其陵园内也陪葬有珍禽异兽和马,由于一切皆仿生前,当然就陪葬有养马和养禽兽的人,而其饲养人员就是现已发现的跪坐俑。
  跪坐俑造型优美,神态自然,若不细看,准认为是一个女子形象,其实不然,是一位英俊的男子,他身穿长襦,两膝着地,臀部压在双脚的后跟上,脑后梳圆形发髻,发辫的纹理、脉络刻画得十分清晰,还留有短短的胡须。面部表情严谨,显示出低下的身份。两臂自然下垂,双手仅露出五指置膝上。
  跪坐俑的造型十分逼真,活露活现。其体胎是用泥片堆塑而后雕刻成的,头和手是用模子制成粗坯以后,再刻画出眼睛、口、鼻等。通过彩绘,使其形象更加逼真。而且跪坐俑出土时,全为彩绘,面和手为粉红色,头发、眉毛、胡须均为黑色,袍为红,袖口为绿,连眼睛中的瞳孔也施以彩绘,从而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