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具与乐府钟

酒具与乐府钟:蒜头壶酒具
  秦人早年居于西北,好饮酒。秦穆公时,岐下野人杀穆公马而食,穆公还赐给吃马肉的人以美酒。国家大典及对外接待,都要有酒。秦始皇也好酒。三十四年(公元前273年),咸阳宫,举行了盛大酒会。所以修建秦陵时,管理制酒的官署很自然地便在秦陵园中占了一席之地。
  秦始皇陵园东侧上焦村陪葬墓曾出土了3件陶质蒜头壶,为酒具。1986年9月,在秦始皇陵北的吴中村,还发现了一个陶盘,高7.2厘米,口径34厘米,上面刻有三行文字:“一斗二升丽山莤”。一斗二升是这个陶盘的容量。秦代一斗,约折合现在2000毫升,一斗二升约为2400毫升,也就是相当于现在三瓶啤酒多一点。古代饮酒以斗计量,直到唐代,李白还是“斗酒诗百篇”。莤是用茅草滤酒,使酒清醇无糟。府是做酒的管理机构,长官为莤府令。这就是说,为了祭祀需要,当时在秦陵陵园中还有做酒的机构。
  “酒食者,所以合欢也;乐者,所以像德也。”秦陵的乐府,都是根据这套礼法设立的,即所谓的“事死如事生,礼也。”
  乐府钟酒具与乐府钟—乐府钟
  乐府是秦汉时期主管音乐的官署。乐府的长官称为乐府令,为少府管辖的属官。钟是敲击用的乐器。乐府钟就是皇家庆典和祭礼时用的钟。
  1976年2月,一个偶然的机会,考古工作者在秦始皇陵封土西北侧建筑基址里的一个断崖处出乎意料地发现了一枚青铜钟,钟置于一个残破的带三矮足的陶案内,经过清除表面的铜锈,发现其遍体错金银,纹饰极为精美。钟为青铜所铸,带鼻钮,通高13.3厘米,两铣间7.2厘米,鼓间5.8厘米,舞广6×4.8厘米。钲和鼓部饰错金蟠螭纹,篆间饰错金流云纹,钟带饰错银云纹。舞部铸满纤细的云雷纹,钟壁内侧饰纤细的阳云纹,花纹细密清晰,豪华典雅,在同类器物中实属罕见。
  在钟壁的内侧还有调音带四条,带上有错磨过的印痕数条,说明此钟当年经过校音。经现代著名音乐家精心测试,此钟声调属于C调,音质清脆悦耳,音调准确,这对于了解和探讨秦代音乐成就,研究中国古代音乐史无疑有着重要意义。特别是在此钟钟钮一侧刻有小篆字体“乐府”二字,说明秦代就有乐府的设置,并在秦始皇陵园也建有乐府官署,有各种祭礼用的礼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