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纸术

造纸术起源之谜1986年,甘肃天水放马滩汉墓中出土的纸质地图残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纸张实物,可以证实西汉早期已经发明了可以用于书写的纸张。西汉时期造纸术采用石灰水制浆,造纸的原料有限,纸张的质量不高。当时的纸张还并未被人们普遍接受。
  东汉宦官蔡伦认真总结前人的经验,他认为扩大造纸原料的来源,改进造纸术,提高纸张质量,便可以使纸张为大家接受。他首先使用树皮作为造纸原料,然后改用草木灰水制浆。105年,蔡伦把自己制造出来的一批优质纸张献给汉和帝,汉和帝马上通令天下采用。人们称用这种工艺制造的纸张为“蔡侯纸”。蔡伦造纸术的工艺包括将麻头、破布等原料经水浸、切碎、洗涤、蒸煮、漂洗、舂捣、加水配成悬浮的浆液、捞取纸浆、干燥,最后成为纸张。东汉末年,东莱人左伯也是一位造纸能手,他造的纸,比蔡侯纸更为白洁细腻。
  造纸术的方法步骤大致分5部分。
  首先,砍下竹子置于水塘浸泡,使纤维充分吸水;加上树皮、麻头和旧鱼网等植物原料捣碎。
  把碎料煮烂,使纤维分散,直到煮成纸浆。大锅中的碎料用大石压住,有助于完全煮烂。
  待纸浆冷却,再使用平板式的竹帘把纸浆捞起,过滤,成为纸膜。此步骤要有纯熟的技巧,才能捞出厚薄适中、分布均匀的纸膜。
  将捞出的纸膜张张叠好,用木板压紧,上置重石,将水压出。
  把压到半干的纸膜贴在炉火边上烘干,揭下即为成品。
  公元三到四世纪,纸基本取代了帛、简而成为中国最主要的书写材料。魏晋南北朝时期,造纸术不断革新,纸的品种、产量、质量都有增加和提高。
  唐朝时,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空前繁荣,雕版印刷术的发明,造纸业进入一个昌盛的时期。纸的产量、质量都有提高,价格也不断下降,各种纸制品普及到民间日常生活中,还出现了很多名贵的纸。
  公元7世纪初期,造纸术到开始东传至朝鲜、日本;8世纪,西传到阿拉伯地区;11世纪传入非洲。1150年,西班牙的沙迪瓦城建起了欧洲第一家造纸厂,后来在法国南部也出现了造纸厂,接着,意大利、德国、比利时、荷兰、英国、波兰、瑞典、丹麦、挪威、俄国等也先后设厂造纸。至此,中国的造纸术已传遍亚非欧大陆。
  造纸术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纸的发明,是书写材料的一次革命,它便于携带,取材广泛不拘泥,纸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得信息的记录,信息的储存,信息的传播,信息的继承,都有了巨大的进步。
  总之,造纸术的发明和推广,推动了中国、阿拉伯、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的文化发展;对于世界科学、文化的传播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