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侯纸

蔡侯纸:蔡侯纸 东汉时,有一个人叫蔡伦,字敬仲,桂阳(今湖南郴县)人。他很有才学,明帝永平末年(75年)来到京城洛阳,当了太监,后来升为尚方令。“尚方”是掌管皇家供奉的机关。蔡伦管辖了不少皇家手工作坊,集中了来自全国的能工巧匠,所以蔡伦对于手工业品的制造技术很有研究,其中包括造纸技术。
  蔡伦很注意当时使用的书写材料,他发现,使用竹简太笨重,丝帛的价钱太昂贵,而麻纸的质量又太粗糙,都不能使人满意。他决心从原料上下手,改进造纸术。经过反复试验,选择了树皮、麻头、破布、旧鱼网等作原料。在工艺流程上也作了改进,先把原料洗涤、浸泡、切碎,用草木灰水蒸煮,经过清水漂洗,去掉杂质,再由石臼捣碎,配成浆液,放在槽里,用抄纸器将纸浆抄起,漏去水分,凉干压平,纸就造成了。
  蔡伦改进造纸术,是对古代造纸技术的重大贡献,开创了纸张的新纪元。他的贡献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
  一是对造纸工艺作了创造性的改造。他用草木灰水或石灰水,作为原料脱胶的碱性溶液,使纤维松散的“打浆”技术更为先进,以加热高温制浆取代过去的常温制浆等等,都使纸浆的质量有了很大提高,使抄造的纸张纤维分布均匀,质地优良。
  二是造纸的原料中增加了树皮(主要是楮皮),这是一项重大创新,不但为造纸开辟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原料来源,而且纸的产量和质量都得到了提高。
  三是造纸选取的树皮、破布、麻头、旧鱼网等原料,成本低廉,产量也大,造出的纸可谓物美价廉,得以普遍应用,引起了书写材料的变革,从此简牍等材料很快退出了历史舞台。
  永元十七年(公元105年),蔡伦把自己总结改进的造纸方法,上奏给了和帝,和帝大加称赞,并下令全国普遍采用。东汉朝廷为表彰蔡伦,在元初元年(114年)封他为“龙亭侯”。后人为纪念蔡伦革新造纸技术的卓越功绩,就把他所造的纸称为“蔡侯纸”。人们把蔡伦奉为造纸的鼻祖,立祠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