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的儒学思想,为了适应大一统政治观念的需要,在董仲舒的提倡下,从原有思想理论的基础出发,进行了部分改造。其思想的主要特色是,以儒家学说为基础,引入了阴阳五行以及法家、道家的理论,从而建立了一整套新的思想体系。
董仲舒以“天人感应”的神学思想宣称,人与天能够相互感知。帝王便是受命于天,秉承天意来治理天下的。因此成为“天子”,并具有绝对的统治权威。对于西汉以来政治和思想上的高度统一,董仲舒也从天人感应的理论中,为统治者找到了依据。他指出,天意注定要实现大一统,汉王朝的皇帝只是顺应天意来推进这一进程,人们也应该无条件的顺从。
在把统治者的地位神圣化之后,董仲舒又规范了封建社会的等级关系和秩序。在封建政治体系中,皇帝是高高在上的,王侯、臣子以及天下百姓都要受命于皇帝。在家庭关系上,儿子受命于父亲,妻子受命于丈夫。董仲舒将其论述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而这一层层的统治关系,都是按照天的意志确立的。董仲舒精心的将“天人感应”神学理论引入儒学体系,正是为了把一切都秩序化、合理化,为汉王朝统治者巩固其中央集权专制制度服务的。同时他还提倡“仁”、“义”、“礼”、“智”、“信”,将它们作为调整和规范人伦关系的法则,此即五常。他把儒家的伦理思想概括为“三纲五常”的道德哲学,此后,三纲五常便成为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维护统治的工具。
从此,儒学开始成为官方哲学,为后世封建统治者提供了统治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