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传体

纪传体史书创始于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它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用“本纪”叙述帝王;用“世家”记叙王侯封国和特殊人物;用“表”统系年代、世系及人物;用“书”或“志”记载典章制度;用“列传”记人物、民族及外国等。中国的官方正史及其他史书,多依照《史记》体例,以纪传体编纂而成。所谓正史,是在唐修《隋书•经籍志》时才正式设立的,作为历朝历代为维护统治者的利益,巩固封建政权,而依据规定而著的史书。其中最著名也最具代表性的,当首推廿四史,然发展至今,更专业的说已有廿六史。
  二十六史是中国古代官方认定的二十六部正史,分别是:《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五代史记》、《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新元史》、《明史》、《清史稿》。纪传体:《史记》
  二十六史是在二千多年的长时间内发展形成的。从有“三史”之称的《史记》、《汉书》、《东观汉记》到唐代时,增加的三国、晋和南北朝共十朝的史书,合成为“十三史” 。宋代时,除增加唐和五代的史书外(都用新书),因南朝和北朝的八部史书比较杂乱,不如《南史》和《北史》简明,于是增加了四部史书,称为“十七史”。到明代时,增加了《宋》、《辽》、《金》、《元》四部史书,称为“廿一史”。清代时,增加了《明史》和《旧唐书》与《旧五代史》,便构成了“廿四史”。1919年,北洋军阀政府以柯劭忞的《新元史》列入正史,称为“廿五史” 。《清史稿》虽然不是正式史书,其体例和旧史书完全相同,所以近来多有人合称之为“廿六史”。
  纪传体是史书的一种形式,是以本纪、列传人物为纲、时间为纬、反映历史事件的一种史书编纂体例。纪传体史书的突出特点是以大量人物传记为中心内容,是记言、记事的进一步结合。从体裁的形式上看,纪传体是本纪、世家、列传、书志、史表和史论的综合。本纪,基本上是编年体,兼述帝王本人事迹。世家,主要是记载诸侯和贵族的历史。列传,是各方面代表人物的传记。书志,是关于典章制度和有关自然、社会各方面的历史。表,是用来表示错综复杂的社会情况和无法一一写入列传的众多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