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绘画

汉代绘画:木盒漆画《舞乐图》 秦汉时期,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时期,也是中国民族艺术风格确立与发展的极为重要的时期。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政治、文化、经济领域的一系列改革使得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为了宣扬功业,显示王权而进行的艺术活动,在事实上促进了绘画的发展。
  西汉统治者也同样重视可以为其政治宣传和道德说教服务的绘画,在西汉的武帝、昭帝、宣帝时期,绘画变成了褒奖功臣的有效方式,宫殿壁画建树非凡。
  东汉的皇帝们同样为了巩固天下,控制人心,鼓吹“天人感应”论及“符瑞”说,祥瑞图像及标榜忠、孝、节、义的历史故事成为画家的普遍创作题材。汉代厚葬习俗,使得我们今天可以从陆续发现的壁画墓、画像石及画像砖墓中见到当时绘画的遗迹。
  汉代人物画发展很快,进一步从工艺装饰画中独立而出,自成一系。从乐浪汉墓中出土的漆器上看,记载了许多画工的名字和年纪。如画工文、画工定、画工长、画工恭、画工丰、画工获壶、画工谭、画工广、画工敖等数十人。《西京杂记》还记载许多画家,如杜陵毛延寿善画人物,新丰刘白、龚宽,安陵陈敝善画牛马飞鸟。下杜阳望、樊育亦善布色。这些都是汉元帝(公元前48年—前33年)在位时期的名画家。
  汉史记载:赵歧、刘褒、蔡邕、张衡、刘旦、杨鲁等,都是画官,其中蔡邕在史学、文学、书法上很著名,画作有《讲学图》、《小列女图》传世;张衡在文学、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发明创造方面均很突出,善画神兽。
  汉代绘画,从文献记载和考古发掘的画迹来看,可归纳为:(1)帛画,(2)宫廷壁画,(3)墓葬壁画,(4)画象石、画象砖,(5)漆器上的装饰画,(6)木刻画、木板画,其中木刻画、本板画,在汉代绘画中并不普遍,从目前资料来看,仅江苏盯胎东阳汉墓中,出土了西汉时期的七块木刻画,是一种浅浮雕,独具风格。画的是星象图、泗水捞鼎、杂技百戏等图。另外,在河西一带出土的四块木板画,是用墨在木板上绘成。内容有人物、马和白虎等。汗绘画在题材内容和表现形式及技法方面,均较战国绘画有了巨大的提高和拓展,呈现出一派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繁荣景象,为以后绘画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的第一个高潮。在这一时期绘画被广泛的用于宫室屋宇和墓室,绘画风格内容广阔丰富,构图饱满,线条流畅,散发着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结合的鲜明时代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