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萧何的典故

不贪财色,贪典籍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九月,项梁叔侄杀了会稽郡守殷通,举起义旗。不久,便召集了20余万兵马,拥立楚王第12皇孙13岁的熊心为王,并与刘邦所部会于薛城。众将约定:项羽北向救赵,解巨鹿之围后,从北路向西攻秦,刘邦从南路西进向关中进发。两路人马在击败秦军后,谁先入秦都咸阳,谁当关中王。
  刘邦率军勇往直前,凭靠张良等人的谋划,避实就虚,剿抚并用,一路过关斩将,直抵关中。萧何身为丞督,坐镇地方,督办军队的后勤供应。
  公元前206年十月,刘邦率大军兵临咸阳城。秦王子婴设计杀了奸相赵高,献出玉玺,向刘邦投降。于是,起义大军浩浩荡荡开进咸阳城。
  将士们见秦都宫殿巍峨,街市繁华,顿时忘乎所以,纷纷乘乱抢掠金银财物,连沛公也忍不住,趁着空闲,跑到秦宫去东张西望。
  唯独萧何,进入咸阳后,一不贪恋金银财物,二不迷恋美女,却急如星火地赶往秦丞相御史府,并派士兵迅速包围丞相御史府不准任何人出入。然后让忠实可靠的人将秦朝有关国家户籍、地形、法令等图书档案一一进行清查,分门别类,登记造册,统统收藏起来,留待日后查用。因为,依据秦朝的典制,丞相辅佐天子,处理国家大事;御史大夫对外监督各郡御史,对内接受公卿奏事。除了军权外,丞相和御史大夫几乎总揽一切朝政。萧何做官多年,当然知道这些。对此,全军上下无不佩服,刘邦在惭愧之余,说:“萧何确是异才,不枉我提拔他一场。”
  萧何收藏的这些秦朝的律令图书档案,使刘邦对天下的关塞险要、户口多寡、强弱形势、风俗民情等等了如指掌,为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和律令制度找到了可靠的根据,对日后西汉政权的建立和巩固,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功不可没。这也足见萧何的深谋远虑。
  慧眼识韩信
  韩信本来是淮阴人。项梁起兵以后,路过淮阴,韩信去投奔他,在楚营里当个小兵。项梁死了,又跟项羽,项羽见他比一般兵士强,就让他做个小军官。
  韩信好几回向项羽献计策,项羽都没有采用。韩信感到十分失望。汉王刘邦到南郑去的时候,韩信就投奔了汉王。韩信到了南郑,汉王也只给他当个小官。有一次,韩信犯了法被抓了起来,差不多快要被砍头了。幸亏汉王部下一个将军夏侯婴经过,韩信高声呼喊,向他求救,说:“汉王难道不想打天下了吗,为什么要斩壮士?”夏侯婴看韩信的模样,真是一条好汉,把他放了,还向汉王推荐。汉王派韩信做个管粮食的官。
  一个偶然的机会,韩信见到了萧何。萧何觉得韩信谈吐不凡,知道他是个了不起的人才,就在汉王跟前三番五次推荐他为大将。但是汉王始终不肯重用韩信。
  韩信知道汉王不肯重用他,有一天,天一亮他就骑着一匹马出东门走了。
  萧何的手下人慌忙跑到丞相府,报告说韩信走了。萧何急忙骑上快马,带了几个随从去追。萧何一路问,一路追,直到天黑,还没追着韩信。他又在月亮底下赶了一阵,转过山腰,下了坡,前面是一条雪亮的河。远远望见有个人牵着马在河边上来回溜达。萧何使劲地加上两鞭,追上韩信,劝韩信回营。这时,滕公夏侯婴也赶到了,两个人硬把韩信拉了回去。
  汉军营帐中,刘邦正在休息,突然士兵来报告说,萧丞相逃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