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难,守成更难。在东汉光武中兴之后,还有一段繁盛的“明章之治”。其中的“明”,就是指汉明帝刘庄。这位光武帝的第四个儿子,东汉的第二代皇帝,一反父亲的以柔克刚,而是以猛治国,却同样取得了可观的成就。
他不是长子,却为何能继承皇位;他没有崇高的威信,又是如何对付自己的兄弟,驾驭前朝的老臣;他是如何继承,又是如何改变光武帝的策略呢?
汉明帝刘庄,字严,庙号显宗。汉光武帝刘秀的第四子,母为阴皇后,公元43年立为皇太子,公元57年即皇帝位,在位十八年。
汉明帝刘庄不是长子,却怎么得到父亲的青睐,继承了帝位的呢?原来光武帝刘秀在参加更始政权以后,迎娶了少年时期心仪已久的美貌女子阴丽华。在奉命巡视河北之际,出于政治需要,他又娶了真定王刘杨的外孙女郭氏为妻,不久又立为皇后,并且立郭氏的长子刘疆为太子。这场政治婚姻为刘秀换来了真定王的十几万军队,在河北站稳了脚跟。不过后来郭后因为恩宠渐衰,心怀怨恨,最后被废。光武帝重立阴丽华为后,不久就改立刘庄为太子。
刘庄少年时期非凡的表现,让刘秀惊喜不已。他十岁就通晓《春秋》。光武帝统一全国之后,重新清查田地。各个州郡都派人汇报情况,陈留郡上报的文书中写着:颍川、弘农可问,河南、南阳不可问。这不明不白的一句话,让光武帝百思不得其解,汇报的官吏也支支吾吾不敢明言。十二岁的刘庄却徐徐道来,揭露原委:河南是帝城,皇帝的近臣很多;南阳是帝乡,皇帝的亲戚很多。官吏无法清查核实土地,不敢明言,只好打哑谜。后来刘秀一追问,情况的确如此。建武19年,单臣、傅镇等造反,占据原武城,光武帝派臧宫率兵围剿,屡攻不克,群臣无计可施。刘庄建议放松包围,让叛乱分子逃跑,然后各个逐一击破,结果轻而易举平息了叛乱。
公元57年,光武帝去世,刘庄即位。他对光武帝的治国方略既有坚持,又有变化。对于分封为王的宗室,他坚持严格控制,小的过错,他尽量宽容,但一旦涉及到皇权之争,则毫不手软。明帝的同母弟刘荆,屡次有造反的意思,却没有付诸行动,明帝置之不理。楚王刘英结交宾客,又在封国作金龟、玉鹤,刻文字为符瑞,对抗朝廷。明帝追查,迫使楚王自杀,株连而死的外戚、诸侯、豪强、官吏数以千计。在政治上控制的同时,汉明帝继续从经济上限制诸王的权力,公元72年,明帝亲自划定各封国的疆界,楚国、淮阳国只有过去的一半大,这就大大限制了诸侯王的实力。整个东汉时期,诸侯王无力与朝廷分庭抗礼,西汉初那种诸侯王割据的局面,无法重演。对于外戚、功臣、豪强,光武帝以宽容豁达笼络他们,明帝则大刀阔斧地代之以刚猛。太后阴丽华的弟弟阴就的儿子,附马阴丰,杀了公主,虽然阴太后还在,但明帝不徇私情,将阴丰杀死,阴就夫妇也因此自杀。功臣窦融不善于约束自己的家人和子弟,明帝该放逐的放逐,该处死的处死,毫不留情。
明帝注重法制,法令分明。不论是对身边的下级官吏,还是三公九卿这些重臣,都监督很严,每有过错,就当面训斥,使得封建法令得到贯彻。因法令分明,冤狱、刑讼较前大为减少。虽然法令过分严明,有时显得过于苛刻。但“苛刻”主要是对宫中大臣官吏而言,而于涉及整个国计民生的有关政策,则多循光武之制,故而“平徭简赋”在明帝时依然执行。
明帝的成就,还在于他击败匈奴,重新打通通往西域的道路。光武帝时期,鉴于国力薄弱,对骚扰边境的匈奴采取守势,对于西域更是鞭长莫及。经过几十年的休养生息,东汉国力有所恢复,明帝决定重新对匈奴采取强硬措施。公元73年,明帝派耿秉、窦固率大军进攻北匈奴,一直打到天山脚下,大获全胜。在击败北匈奴后,窦固派班超出使西域。班超在西域纵横捭阖,一显强国风范,加强了西域和内陆的联系。明帝时对北匈奴和西域的策略,也为章帝、和帝时彻底消灭北匈奴,控制住西域打下了基础。
公元69年,明帝派著名的水利工程专家王景及其助手修治黄河。在工程中,王景等充分发挥了创造精神,从荥阳至于乘海口千余里修渠筑堤,使黄河和汴渠分流并相互洄注,并每十里设—水门调接控制。由于这次治黄的成功,此后数百多年间,黄河不曾改道,水患亦少。可以说这是我国古代水利史上的伟大创造,同时也是明帝刘庄一生中一个耀眼的亮点。
公元75年,汉明帝刘庄去世,享年四十八岁。他虽然脾气暴躁,但确实是一个非常勤政的皇帝。执政期间,坚持了光武帝的休养生息政策,奠定了东汉的强国地位。因此,也是一个有作为的守成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