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章帝

汉章帝刘炟(公元57年—88年)汉章帝刘炟东汉皇帝,是汉明帝的第五个儿子,生于东汉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永平十八年(公元75年)的秋天,明帝因病去世,刘炟即皇帝位,时年19岁,次年,建元“建初”。
  汉章帝刘炟为人仁厚宽容,好儒学,年轻时颇受乃父器重,即位后励精图治。刘炟在位期间,重视农业生产,提出“王者八政,以食为本”,并亲耕农田以示鼓励;又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鼓励垦荒,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内政方面,他一改东汉前期“苛切”政治,删减残酷刑律50余条,实行“仁政”、“宽政”。在思想文化方面,汉章帝于公元79年在白虎观召集诸儒讨论五经异同,并亲临主持,历时旬月。又令班固将讨论结果记录整理,编成《白虎通义》一书,将儒学推向系统化、神学化,对此后中国历代王朝的政治法律制度、思想意识、伦理道德,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章帝不但精通经学,而且还是历史上有名的书法家。他尤其擅长草书,尤爱杜度草书。曾下诏令使草书上奏。唐韦续称“章草书,汉齐相杜伯度援藁所作,因章帝所好,名焉。”唐张彦元《法书要录》云:“章草本汉章帝书也,今官帖有海咸河淡,其书为后世章草宗。”《淳化阁法帖》录其章草1帖,9行,84字。
  章帝时期,东汉的社会经济,思想文化,都在光武帝和明帝盛世的基础上有更大的发展,东汉王朝的发展至此达到顶峰阶段,历史上将明帝和章帝时期合称“明章之治”。
  然而,章帝末年犯了一个最大的也是致命的错误,那就对外戚过于宽容。他一改光武帝和明帝严格禁止外戚和宦官参预朝政的政策,宠爱皇后窦氏,重用窦皇后之兄窦宪,又优待宦官,使外戚和宦官这两股腐朽势力从此登上东汉王朝的政治舞台,引起了宫廷内部的斗争。东汉王朝的开明政治从此结束,转而进入腐败和黑暗时期,汉家天下也从此由盛世走向衰落。
  汉章帝自公元75年19岁时即位,在位13年,于公元88年病逝,年仅31岁,葬于敬陵(今河南洛阳市东南),庙号肃宗,谥号孝章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