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伦

蔡伦像 一个南方普通小镇的孩子,不知怎么进入了巍峨壮丽的皇宫大院;一个微不足道的宦官,却使整个世界面貌为之改变。他到底是纸的发明者,还是改进者,到现在还存在争论,但不容置疑的是,由于他的出现,世界文明得以代代传承。
  人们如此推崇他,对造纸术的贡献,固然是一个重要原因,但在声名狼藉的宦官群体中,他鹤立鸡群,让人们如何不推崇他。
  蔡伦,生年不详,字敬仲,桂阳(湖南耒阳)人。东汉时期著名宦官。
  蔡伦入宫以前的事迹,以及如何进入皇宫,已经成为历史之谜,但他在声名狼藉的宦官当中,可谓是出淤泥而不染。他大约在公元 75年到了洛阳,随后进宫当了小太监。公元88年,和帝刘肇即位,蔡伦被提升为中常侍,参与国家机密大事。这正是东汉宦官参与政权的开始。
  蔡伦富有才学,而且为人正直,对自己的职务一丝不苟,对皇帝忠心耿耿。出于职责,他屡次直言进谏,纠正皇帝的过错;平时空闲,则闭门谢客,清心寡欲,反省自己的得失。公元97年,蔡伦被任命为尚方令,监督制造宝剑和其他器械。他经常亲临现场做技术调查,与工匠们共同探讨,对金属冶炼及加工、机械制造工艺加以改进,所以监督制造的物品,工艺精湛,质地优良,被后世所效仿。
  大约在蔡伦之前,民间有了简易的造纸方法,但由于质量问题,纸张不被贵族、文人看好,难登大雅之堂。当时书写所用的载体仍然是竹简和缣帛,但是竹简笨重,缣帛贵重,都无法大量普及推广。由于经常和工匠接触,再加上蔡伦本身喜欢诗歌辞赋,看到了纸张取代简帛的重要性,便决定在民间工艺的基础上创造出结实耐用的纸张。
  在认真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他用树皮、麻头、破布和旧渔网等,代替原用麻布、丝帛、线头等原料,这些原料来源广泛,价钱便宜,这就解决了造纸的原料问题。另一方面,蔡伦在造纸工艺上也取得重大突破。根据各种资料考证,蔡伦创造的造纸工艺程序大致如下:先把原料洗涤切断,浸渍沤制,并加入适量的石灰浆升温促烂,经过蒸煮,然后反复大力舂捣,分离出纤维纸浆;再把这些纸浆用细帘子捞取,漏去水分,晾干,揭下来,压平砑光。经过这一系列程序,生产出来的纸张,具有体轻质薄,光滑润泽,经久耐用等特点。公元105年,蔡伦把他制造出来的一批优质纸张献给汉和帝刘肇。汉和帝试用之后,大加赞赏,马上通令天下采用。这样,蔡伦的造纸方法很快传遍各地。
  公元114年,邓太后因蔡伦长期在宫廷服务,尽职尽责,功绩卓著,封他为龙亭侯。封地在今陕西省洋县,所以民间把蔡伦制造的那种纸称为“蔡侯纸”。此后,蔡伦在长乐宫中专门负责皇帝的车马事务。公元117年,由于朝廷收集的经书,版本不一,错误众多,汉安帝命令大儒刘珍和博士重新整理编辑,蔡伦负责监督校订经书。校订完成后要将所抄副本颁发给各个地方官,这就形成了大规模用纸抄写儒家经典的高潮,使纸张的使用在全国得到一次大规模的推广。
  然而,东汉从汉章帝以后,一直是外戚和宦官交替把握朝廷大权,两种势力围绕皇权不停地展开斗争。蔡伦身为宦官,不可能置身事外。公元121年,有人向汉安帝告发,蔡伦从前奉窦太后的命令,曾参与诬陷汉安帝祖母宋贵人的事件。当时窦太后已死,安帝亲政,命令蔡伦到廷尉那里接受审查。蔡伦知道后,不愿意接受侮辱,洗浴干净,整理好衣冠,从容服毒自尽了,结束了自己悲壮而传奇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