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何

萧何雕像 一位舞文弄墨的刀笔吏,却成为“汉初三杰”之首。一位从没有上过战场的后勤人员,却成为西汉开国的第一功臣。当别人抢夺金银财宝时,他却搬运不名一文的文书档案。可是当刘邦给他丰厚赏赐的时候,他却大肆掠夺民间财富。
  这样一位奇特的萧何,他为什么能成为汉朝第一功臣。他和刘邦是肝胆相照,还是相互依靠;“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其中又有什么玄机呢?
  萧何,沛县丰邑人,生年不详,逝世于公元前193年,是西汉的开国功臣。
  萧何最初仅是一个管理监狱的小吏,但却表现出独到的眼光。他精通法律,把一切事情处理得井井有条,在考核中名列第一。秦朝的御史想把他调走,他却屡次推辞。当刘邦还是个平民,游荡乡里的时候,萧何屡次利用职权保护他。刘邦当了亭长后,萧何还是经常资助他。等到秦末大乱,刘邦也趁火打劫,萧何干脆把刘邦推到了起义军领袖的地位,自己甘心情愿给他做后勤工作。
  由于项羽牵制了秦军主力,刘邦率先进入了诸侯们垂涎已久的咸阳。就在将领们乱哄哄地夺取金银财物时,萧何却只收取了秦朝丞相及御史掌管的法律条文、地理图册、户籍档案等资料,把这些在别人眼里一文不值的文书资料小心翼翼地珍藏起来。
  楚汉战争,既是一场在前方短兵相接的厮杀战,也是一场后方保障供给的后勤战。在这场战争前后,萧何做了两件具有战略意义的事情:一件就是人们所熟悉的“萧何月下追韩信”,为刘邦物色了一位独当一面的大将;另一件就是给刘邦当好了后勤司令保证了前线给养。
  公元前206年,刘邦采纳韩信的建议,神兵天降,迅速占领关中。萧何充分利用自己掌握的资料,效仿秦朝的制度,制定了法令、规章,建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等刘邦被项羽的楚军打得狼狈而归时,萧何已经全面掌握了秦国原来所拥有的府库资源,使得刘邦的汉军迅速得到兵源粮饷等方面的补充,在很短时间内恢复了战斗力。
  楚汉战争打了五年,在正面战场上,刘邦不仅没有取得过大的胜利,而且多次全军溃败,只身而逃。之所以能够与万夫莫当的项羽相持,就是因为有一个稳定的后方,有这位善于管理的大臣向前线源源不断地输送物资。可以说,项羽的最后失败,在很大程度上是输在后勤和补给上。当事人刘邦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在论功行赏时,把萧何列为第一,赐封的食邑最多。并用猎人和猎狗来比喻在后方的萧何和在前方攻城略地的将领,对萧何可谓推崇备至。
  天下已定,萧何做了相国,以李悝的《法经》和秦朝法律为基础,为汉朝制定了《九章律》,使国家治理纳入法律轨道。天下初定后不久,刘邦马上开始剪除那些曾经驰骋疆场而又桀骜不逊的谋臣猛将。此时,萧何与刘邦的关系也变得微妙起来。他一方面要替刘邦当好朝廷“总管”,一方面又要小心翼翼地保全自己。公元前196年,陈豨反叛,刘邦亲自率兵平叛。战争尚未结束,谣言四起,说一直困居在长安的韩信要谋反,萧何便利用韩信对自己的信任,把他诱骗到宫中,使一代名将死得不明不白。
  萧何和刘邦虽然是同乡,但政治上的玄机重重,使得这对君臣既相互利用而又相互提防。萧何把刘邦推到义军领袖地位,自己甘居幕后,无疑是想给自己留条退路。楚汉交锋,刘邦在前线风餐露宿,枕戈待旦,却不停地派人打着慰劳的旗帜监视萧何。精明的萧何把自己的父老兄弟全部派到前线,既是效力疆场,又是做人质,才使刘邦放心的让这位同乡经营后方。天下大局已定,这对君臣的相互猜疑便日益明朗化了。萧何诱杀了韩信,刘邦喜出望外,不仅给萧何增加食邑,还给了他一支警卫部队。当别人指出,这表面是奖赏,实际是监视,萧何诚惶诚恐地把全部赏赐和家产,捐给了朝廷。刘邦才真正高兴,萧何免了一场无妄之灾。到公元前195年,刘邦平定了黥布反叛后,又故伎重施,派人监视萧何。萧何为了自保,只好自毁声誉:掠夺百姓财产。这一举动,打消了刘邦对萧何再一次的猜忌。可当萧何建议开放皇家林园,让百姓经营谋生时,刘邦顿时翻脸不认人,将这位与自己出生入死的老丞相投入监狱。经过大臣的求情,刘邦又假惺惺地把萧何放出来,说自己这么做了是为了成全萧何的良相美名。对于刘邦的又拉又打,萧何不可能不知道,为了自保只好演出了感恩戴德,泣涕横流的一幕。
  公元前193年,这位替刘邦搞了一辈子后勤工作的肱股之臣,在找好接班人后去世。萧何,他在秦汉交替之际,把自己的经营管理才干发挥的淋漓尽致,又能最终保全自己,他的才干和谋略,的确值得后人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