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朔

东方朔像 东方朔,留给后人的是无穷无尽的猜想。传说他曾经到昆仑山采过仙桃;传说他是世界第一个到达北极的人;传说他还偷喝过汉武帝的长生不老仙酒。传说中的他似乎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但历史上的他,仅仅被汉武帝当作一个俳优,一个替帝王消愁解闷的滑稽小丑。
  他是一个文人,而且是一个颇有造诣的文学家,但为什么却变成了帝王的俳优,这中间到底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呢?
  东方朔,生活在公元前154至前93年间,字曼倩,今山东惠民人,性格诙谐幽默,善辞赋,武帝时为太中大夫,是西汉时期的文学家。
  按照东方朔自己的说法,应该是一个文武双全的人。汉武帝即位之后,征召天下,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各地士人、儒生纷纷上书毛遂自荐。东方朔的自荐书却别具一格,整整用了三千片竹简,两个大力士才扛得起,武帝用了两个月时间才读完。在自荐书中,他自我吹捧:十三岁读书,勤学刻苦,三个冬天读的文史书籍已够一生之用。十五岁学击剑,十六岁学《诗》、《书》,十九岁学孙吴兵法。人也长得眉清目秀,风度翩翩。这样的自荐书,就现在看来,也让人觉得浮华,但从他留下的辞赋著作来看,辞藻华丽,谋篇布局思路严密,的确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文学家。
  这样一个文思敏捷的文学家,为什么却被汉武帝当作俳优一般的人物呢?这可能和他自我推荐和自我表现的手段有关。
  当时向汉武帝上书的人数以千计,东方朔这篇自吹自擂的文章,还真符合年轻气盛的汉武帝的胃口。但汉武帝只是让他等候听用,俸禄微薄,身居闲职,根本难以接近皇帝。不甘身居下位的东方朔却是花招不断。一天,他煞有其事地对给皇帝喂马的一班侏儒说:皇上认为你们上无益于君王,下无利于百姓;既不能耕田,又不能打仗,白白地浪费粮食,准备把你们全部杀掉。侏儒们被吓得魂飞魄散,一个个泪流满面跑去向汉武帝痛哭求饶。得知事情真相后,汉武帝训斥东方朔,不料东方朔反而振振有辞:侏儒身高不过三尺,我却有九尺,但大家拿一样的俸禄。侏儒饱得要死,我却快饿死了。我幸运地见到陛下,如果可以用,希望任用我,如果不行,就别再浪费长安的粮食。奇巧的手段,亦庄亦谐的话语,逗乐了汉武帝。于是将他换了一个职位,多了接近皇帝的机会。
  有一次,汉武帝观看弄臣玩占卜的游戏,即把东西盖上,依靠周易算术来猜测为何物。众人都猜不中,东方朔却连连猜中。一位宦官不服,便与东方朔打赌,结果输了。又和他猜谜,东方朔照样连猜连中,博得满堂喝彩。通过这些看似漫不经心的小笑话小游戏,东方朔展示了自己的才学,开始受到汉武帝的青睐。但令东方朔想不到的是,他的诙谐多智,他的幽默有趣,在汉武帝看来与那些插科打诨的小丑没什么两样。这就注定了了他一辈子不能受到重用。
  事实上,东方朔是一位非常有政治头脑的人,他常常利用自己独特的进谏风格,纠正了汉武帝的不少过失。汉武帝喜欢出京游猎,这样不仅荒废政务,而且还损害了民利。下面官吏为了讨好圣上,建议将京师附近的大量的山林变成皇家的狩猎场。东方朔以商纣王筑鹿台,秦皇建阿房宫等故事来劝谏武帝,使他有所收敛。武帝姑姑馆陶公主的男宠董偃,诱惑武帝观鸡斗狗,奢侈享受,不理朝政。东方朔直言不讳劝说武帝,董偃有三个理由可以杀掉:为人臣子却和公主私通,败坏风俗,损害皇室的尊严;引诱皇帝纵情享乐,是国家的奸贼。武帝虽然不高兴,但毕竟开明,从此疏远董偃,严明皇室贵族伦理教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财富的增多,上层统治者挥霍浪费铺张享乐蔚然成风,下层百姓弃田经商的人也渐渐增多。一次,东方朔借武帝询问自己的机会,把汉文帝的勤俭节约和武帝的铺张浪费,进行了一个委婉的比较,并含蓄的劝说武帝,国家风气的好坏,与一国之君的行为举止有着密切的关系。
  由于东方朔善于察言观色,讲究进谏方法,因此,有时虽然是指责武帝的过失,也能让他接受。也许正是由于这种独具一格的劝谏方式,汉武帝一直把东方朔视作俳优,使得东方朔始终无法真正的展示才华。尽管他一再向汉武帝暗示,自己和公孙弘、董仲舒、司马相如等人相比也毫不逊色,甚至上书谈论天下大事,展示自己真正的才学,以求重用,但武帝就是放在身边却不真正重用。东方朔只好著书立说来自我解嘲,用笔来释放内心的愤懑。
  传说东方朔滑稽、多智,故有人尊他为“智圣”。历史上的东方朔也的确幽默风趣,以致当时的人和后来的人一度误解了他的志向,便在他身上附会了许多荒诞不经的故事。或许是因为封建专制制度存在着弊端,或许是因为他自身的个性使然,使得他在一个大有作为的时代,只能作一个给帝王解闷的俳优。这对胸怀大志的人来说,是何等的愤懑。但古往今来又有多少人能够真正的理解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