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

王莽,由于他从孤儿寡母手中篡夺了政权,因此被视为奸臣;由于他领导了一场并不成功的改革,所以被后人非议;由于他的王朝昙花一现,所以被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所有这一切,使他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有争议的人物之一。有人称他是改革家;有人斥他为复古狂;有人把他比作“周公再世”;有人把他看成“曹阿瞒前身”。如何正确看待那个时代,如何准确分析这位历史人物呢?
  王莽像王莽,字巨君,生于公元前45年。在西汉末期曾长期掌握朝政,公元8年废汉自立,建立了短暂的“新”王朝,公元23年被农民起义推翻,最终死于非命。
  在大权独揽前,王莽为人处世异常谦恭。公元前33年,汉成帝刘骜继位,尊生母王皇后为皇太后,这位以长寿而称著的太后就是王莽的姑姑。从此,王氏家族开始显赫起来。然而,王莽因为父亲早亡,经常被人忽视。家族的显贵,自身的贫贱,激发了王莽出人头地的欲望。于是他虚心苦读,注重修为。在家孝顺母亲和寡居的嫂子,抚育兄长的孩子。对外广交名士,不耻下问。对待掌握朝政大权的叔伯,他更是恭敬有加。
  伯父王凤生病,王莽侍奉左右,不敢丝毫松懈,几个月下来,伯父病情有所起色,而自己则累得骨瘦如柴。通过王凤的极力推荐,王莽做上了黄门郎,不久就做了射声校尉。公元前16年,王莽又晋升为骑都尉光禄大夫侍中,开始参与朝政。发迹后的王莽并没有显露出一点骄横之气,相反,他更加谦恭谨慎,不仅妥善处理好了和大臣的关系,还经常救济贫寒的宾客,这使得他的声望日渐增长。公元前8年,汉成帝升王莽为大司马,独掌朝政。
  公元前7年,汉哀帝刘欣即位,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傅姓外戚掌握大权,与王氏势力发生了权利之争,王莽被迫辞去官职,回到封地。权力的骤然失落,使王莽一度消沉,但他却不甘心失败。为了东山再起,他更加注重自己的言行修为。为了赢得良好的口碑,他对名士嘘寒问暖关怀有加,严格约束自己的家人以防因逸骄横危害乡邻,捐献财物救济流离失所的百姓这些举动使他再官吏和老百姓中的声望大增。
  公元前2年,汉哀帝死去,汉平帝继位,大权重新落到王氏家族手中。由于王莽不遗余力的努力,被加封为安汉公。接下来王莽便开始了积极的篡夺政权活动,他先是骗取太皇太后的信任,掌握了朝中大权。长子王宇害怕树大招风,极力反对,却被王莽关进监狱逼其服毒。之后,借题发挥,将反对派一网打尽。他扶持女儿做了汉平帝的皇后,不久又残忍地毒死了心存怨恨的汉平帝。随后拥立了两岁的刘婴登基,自己当起了“摄皇帝”。公元8年,王莽被迫刘婴禅位与他,改国号为新。
  汉朝从汉元帝开始,土地兼并现象日益严重,贵族生活腐化奢侈,阶级矛盾开始激化。早在汉宣帝时期,就有人根据所谓的“天命”要求改朝换代。王莽长期执掌中央大权,对社会矛盾认识十分清楚。于是,便想利用小恩小惠,为自己博得声誉,顺机扩充势力。同时,又利用“符瑞”出现要求改朝换代的契机,很顺利地夺取了刘氏政权。
  新朝建立后,王莽为了缓解日趋严重的阶级矛盾,先后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公元9年,王莽宣布全国土地改称“王田”,不许买卖。仿照古代井田制,规定占田过多的家庭,多余的土地分给九族、邻里、乡党。无田的人,一对夫妇可以受田百亩。同时,他还把私家奴婢改称“私属”,也不许买卖。王莽进行了多次币制改革,使用了金、银、龟、贝、钱、布多种货币。王莽还实行了“五均六管”,即在全国几大城市里设“五均司市”负责管理市场,平衡物价,收税和贷款;实行盐、酒、铁器官卖;钱由政府统一铸造;收山林、池沼和农商、手工业税。
  王莽试图通过这些办法,解决当时日益严重的土地问题和奴隶问题,但是遭到了贵族们的消极抵抗和强烈反对,无地少地的农民也没有分到土地。禁止买卖奴婢的诏令也成为了一纸空文。频繁的货币的改革,扰乱了金融秩序,一度使人们的货物买卖出现物物交换的现象。“五均六管”制度,由于用人不当,使得贵族官僚大发横财。此外,王莽还根据古代典籍,多次改动官名和县名,引发社会混乱。在处理与边疆少数民族的关系,采取了一些不妥当的措施,又燃起新的战乱。王莽的一系列改革不仅没有缓和社会矛盾,反而使社会矛盾更加尖锐。
  由于改革失当,西汉中期以来的社会危机进一步加剧,再加上接踵而至的蝗灾、水灾、旱灾,老百姓的生活更加贫困,最终触发了公元17年全国性的农民大起义。公元23年,新王朝在赤眉、绿林等农民起义军的打击下崩溃,王莽也在绿林军攻入长安时被杀。
  王莽的改革,在主观上想缓解社会矛盾,但客观上却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规律,一味的托古改制必然不能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王莽其人,在篡位前谦恭谨慎,篡位后陷入一个巨大的历史难题当中不能自拔。因此,王莽并不完全像班固说的那样,是个无能、狡猾、伪善和妄自尊大的蠢人。他能废汉自立,必然有着过人的政治才能,但他复古式改革的确给当时的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的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