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历史上曾因风流韵事而出名,轻弹一曲《凤求凰》,使文君芳心暗许甘愿当垆;一篇《长门赋》,使形同冰山的皇帝夫妇恩爱如初;浩浩大赋,一字千金,使历代文人自叹不如,艳慕不已。
司马相如,这位传说中的御用文人,难道只会附庸风雅,操琴卖雅吗?那么,在他风光旖旎的背后,到底还有多少鲜为人知的故事呢?
司马相如(前179—前117年),原名司马长卿,蜀郡成都人,经历了文帝、景帝、武帝三朝。少年时期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擅长辞赋,还学习过剑术,因为仰慕战国时期蔺相如,因此自己改名为司马相如。
青年时代的司马相如倜傥风流,任性而行。景帝时期,家里用财富给他谋取了郎官职务,因为汉景帝不喜欢辞赋,与他兴趣不和,而梁孝王却拥有一大班热衷于辞赋的门客,司马相如与他们一见如故,干脆以生病为由辞掉官职,投奔了梁孝王,并撰写了流传至今的《子虚赋》。
梁孝王死后,司马相如只好回到自己家乡,然而此时家道衰落,不善于谋生的司马相如只好去寻找好友临邛县令王吉。由于县令倍加推崇,临邛的富豪卓王孙借宴请县令的机会邀请了相如。司马相如满腹经纶,举止温文尔雅,一下子就赢得参加宴会所有人的好感。在酒酣面热之际,县令请求司马相如抚琴助兴,司马相如听说卓王孙的女儿卓文君才色双全,新寡在家,于是借弹琴的机会表达了自己的爱慕之心。悠扬的琴声立刻吸引住了屏风后的卓文君,使她不由得芳心暗许,当夜就与司马相如私奔。然而,一贫如洗的现状,让这对一见倾心的才子佳人不得不面对惨淡的现实。由于在家乡无法谋生,司马相如和卓文君不得不回到临邛,以卖酒为生,文君当垆,相如打杂。生活虽清苦,但日子总算有了着落。卓王孙闻讯后,深以为耻,但在周围人的纷纷劝说下,最终还是赠予了相如夫妇部分财产。
汉武帝继位以后,广诏天下英才。当他读到司马相如写的《子虚赋》时,不由拍案叫绝,悠然神往,即刻召见了司马相如。司马相如为了博得汉武帝一乐,又潜心创作了《上林赋》。《上林赋》用恢宏的笔调,绚丽的辞藻,描绘了天子游猎上林苑的盛况,歌颂了统一帝国的气势与声威。汉武帝大加赞赏,司马相如也一跃成为武帝身边的红人。此后,司马相如还创作了《哀秦二世赋》、《长门赋》、《大人赋》等赋。这些文章,或者揭露秦朝的暴政;或者揭露宫廷的阴深黑暗;或者描绘追求长生的虚无飘渺。与《上林赋》的铺陈夸张,雄浑宏丽相比,这些文章或简洁凝练,以古讽今;或回环反复,凄婉动人。实际上都有劝谏汉武帝的意味,也奠定了司马相如汉赋大家的地位。
司马相如不仅是个汉赋大家,在政治上还表现出了非凡的才干。公元前130年,汉武帝任用唐蒙开通西南方的夜郎及其西面的僰中。由于地势险要,奉命开凿道路的士卒死亡过多,又因为滥杀当地少数民族首领,引发了动乱。司马相如临危受命,负责安抚工作。他一面宣扬汉朝在对北方的匈奴,东南越族取得的胜利,借以威慑西南夷的贵族;一面指出朝廷开通西南夷的本意在于维护地方稳定。经过努力,西南危急形势很快好转。当时中央和地方很多人认为,开发西南夷劳而无功,得不偿失。相如回到朝廷,向汉武帝指出:西南夷在秦朝的时候已经设置了郡县,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只是汉初国力不济,暂时放弃;现在国富民强,重新设置郡县,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在经济上,都具有重大意义。
经过司马相如的据理力争,阐明厉害得失,汉武帝重新任命司马相如为中郎将,以汉朝使节的身份出使西南。在这一过程中,司马相如又写了《难蜀父老》,阐明开通西南夷的重要意义,得到当地人民的支持。通过司马相如的努力,汉朝顺利的将西南纳入汉朝版图,加强了中原地区和西南少数民族之间的联系。
晚年的司马相如因他人的谗言,曾被免除官职,不久又被重新启用,但只是担任看管皇帝陵墓的文园令。司马相如最终看透了官场的险恶,不愿同流合污,经常称病躲避官场是非。,最后因患病被免官,死于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