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军

郡国兵。秦汉时代的郡有“边郡”与“内郡”之分。汉代,内地除郡之外,还有诸侯王国。所谓郡国兵就是指内郡兵与诸侯王国兵。秦汉诸郡有“更卒”在当地服役,实际是一种劳役,虽也有警备地方治安的职责,但一般不算在兵役之内。因此,郡国兵在秦代和西汉前期主要是指地方按户籍征发到郡(国)县服兵役的“正卒”。正卒有“材官”、“骑士”、“轻车”、“楼船”等兵种。
  边防兵。西汉初,中央政权力量较弱,边防主要依靠异姓诸侯王国,如以楚、淮南、长沙诸国防御越人,以燕、韩、代、赵抵御匈奴。其后又以同姓诸侯王取代异姓诸侯王。文帝时,由中央直接控制的边郡只有四个。“七国之乱”平定后,边郡及边防兵遂置于中央直接控制之下。
  地方军:西汉骑兵俑 边郡兵。西汉因循秦制,边郡的编户齐民除了极少数入选为禁军者外,一般只在本郡服兵役,守卫边境。待服役期满后,复员归农。如遇战事,仍要从军作战。此外,也有内地郡国征发到边郡服役、每年更代一次的戍卒。
  属国兵。少数民族部分或成批投降内附的,秦特设一专门机构管理,称“属邦”。秦的属邦就是汉代的属国。汉代属国收纳少数民族的归降者,他们脱离了原部族而归属于汉的属邦。在属国内,把归顺的少数民族人编成军队,用于作战和边防。属国兵以少数民族为主,多按氏族部落编制,他们精于骑射,在对外作战和守卫边防中起了很大作用。属国兵往往悍勇难制,叛服无常。而且,属国兵是常备的职业兵,衣食俸禄皆依附于“县官”,也造成财政上沉重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