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

在过去漫长的一千多年中,有一条连接欧亚两洲的商路,它的两端连接着两个庞大的帝国,西方的罗马帝国和东方的大汉王朝。这条路就是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示意图

丝绸之路,简称为丝路,中国早期称为玉石之路、佛教之路,丝绸之路一词最早来自于德国地理学家费迪南·冯·李希霍芬1877年出版的《中国——我的旅行成果》。此后中外史学家都赞成此说,沿用至今。
  现代人所说的丝绸之路,主要指西域沙漠中的绿洲之路,这条路由东往西的延伸依次是以长安或洛阳为起点,经过河西走廊,出玉门关或敦煌的古阳关西去,进入新疆后分成北道中道南道三条路线西行。北道经吐鲁番、吉木萨尔、伊宁前往里海沿岸,中道经楼兰、焉耆、轮台、库车、温宿、喀什,越过帕米尔高原,到达地中海东岸地区,南道是沿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经若羌、且末、民丰、和田、莎车,翻越世界屋脊过阿姆河到伊朗,最终抵达伊斯坦布尔城,也就是昔日东罗马帝国的首府。
  据专家考证,早在两千多年前,罗马贵族就比较偏爱来自东方的比黄金还要珍贵的丝绸服饰,直到汉代,丝绸都只有中国出产,这大大刺激了丝绸之路的发展。欧洲的黄金源源不断地沿着这条路输入中原的汉朝,汉朝也因此迎来了历史上罕有匹敌的黄金时代。
  虽然丝绸之路是沿线各国共同促进经贸发展的产物,但很多人认为,中国的张骞两次通西域,开辟了中外交流的新纪元,并成功将东西方之间最后的珠帘掀开。从此,这条路线被作为“国道”踩了出来,各国使者、商人沿着张骞开通的道路,来往络绎不绝。上至王公贵族,下至乞丐狱犯,都在这条路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
  在遥远的古代,地理的距离始终隔不断东西方物质的往来,漫长的历史也无法避免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历史上,对丝绸的大量需求直接刺激了东西方贸易线路的发展和繁荣,从物质的贸易到技术的传播,再到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丝绸已经不仅仅是中国的专利,出生在中国的丝和丝绸文明,在上千年的历史中,借由这条绵延千里的丝绸之路,已经走遍了整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