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灭亡后,西汉初期仍使用秦制半两钱,由于允许民间私铸,钱制较乱,以致出现重仅一克的荚钱。民间还出现剪边半两,也就是一些投机商将秦制的半两,用剪刀剪下一圈,七到八个半两,就可剪下一个半两的青铜,用剪下的铜再铸半两,这样以来,导致货币失衡,给当时的经济造成一度的混乱,以至于后世出现剪边半两很多,吕后发现问题后,积极主张币制改革,并且亲自参与了钱币的设计,为了防止剪边,在方孔圆钱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围边,定五铢为计重单位,汉五铢从此诞生。
武帝在位期间,进行过币制改革。汉政府决定克服过去铸币权不统一,货币名义价值与实际重量不一致这两大弊端。于是,严格挑选铸造新币的铜料,来铸造新的钱币,并且规范了所铸钱币的大小、样式,真正做到重如其文。同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新铸造的钱币为圆形方孔钱,重五铢(约合3.33克),钱的表面也铸有篆书“五铢”两字,故名五铢钱。
五铢钱的直径约为2.5厘米,厚约0.12厘米。它继承了秦半两钱的形制,确立为圆形方孔,并发展成为轻重大小适度的铜质钱币。新的五铢钱铸造成本高,工艺精湛,私人很难铸造。加之汉政府禁令严格,私铸货币又无利可图,所以基本上杜绝了民间私铸的现象。货币混乱的问题终于获得解决,币值得以长期保持稳定。直到唐朝初年铸造“开元通宝”钱,五铢钱才被废止。五铢钱前后流通七百余年,是中国历史上铸造数量最多,流通时间最久的钱币。
把铸币权统一收归中央,并铸造质量和形制都堪称优良的五铢钱,使货币真正实现了统一。封建国家的经济力量随之得到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也进一步获得了经济上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