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时期封建经济的发展和豪强势力的扩张 东汉时的农业生产比西汉时有了提高。铁农具的使用大大超过西汉。南方的蚕桑业逐步推广。明帝时,王景和王吴,率卒修治黄河、汴渠,使黄泛地区广大土地重新得到耕种。关东地区以至于长江以南,陂池灌溉工程也陆续兴建起来。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改进,使农产品的亩产量显著提高。
封建经济的发展,在西汉后期导致了豪强势力的扩张。光武帝在建武十五年,下诏州郡检核垦田顷亩和户口年纪,其目的除了为掌握确实的名籍和田数,以增加赋税收入外,更重要的是企图通过户口年纪的检核,以控制和解散豪强武装。此后,豪强武装转为隐蔽状态,形势相对缓和了。豪强地主势力的基础是他们的大田庄。田庄内部“闭门成市”,基本生活所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不必仰赖田庄外面的市场。
东汉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为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在政治上,光武帝不给功臣实权实职,剥夺他们的兵柄。对于外戚,在经济方面尽量优容,但不允许干预政事。在中央政府中,实际权力在中朝的尚书台。宫内有些官职专由宦官充任,以便皇帝直接掌握,随意指使。在地方政权方面,注意减少开支,州逐渐变为具有郡以上一级地方政权性质的行政区域,州刺史变为具有统郡职能的长官。光武帝将军队指挥权完全集中在中央和皇帝之手。光武帝特别提倡讲经论理,从儒生中选择统治人才。早在建武五年,光武帝就着手建立太学,设置博士。明帝更是广召名儒。郡国学校也纷纷建立起来。此外,更重要的是用察举、征辟以及举贤良方正、明经等科目,网罗地主士大夫的子弟做官。
东汉时,宫廷内官全部由宦官充任。这样,宦官便可以在不同程度上操纵或干预尚书政务。由于承担此等职务的宦官,较之尚书更处于宫廷内层,更接近皇帝,且便于接近临朝的母后,加以皇帝又往往依靠他们消除外戚势力,因此,他们更能控制皇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