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子山楚王陵之汉兵马俑

狮子山楚王陵之汉兵马俑:狮子山楚王陵汉兵马俑 汉兵马俑原是距今2150多年前的西汉楚国的第三代楚王刘戊的陪葬品,就像秦兵马俑是为秦始皇陵“骊山”陪葬的一样。汉代人认为人死以后,只是换了一个地方继续生活,因此生前所能享受到的一切物质待遇和精神待遇,死后都要想方设法带到另外一个世界里去,徐州的各座楚王墓中,粉仓、厨房、钱库、乐舞厅、会客厅应有尽有,就连厕所也制作得一丝不苟、设施齐全。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一些手握重兵的诸侯王和高级将领,死后自然希望能继续指挥千军万马,兵马俑就应运而生了。
  根据汉代的葬制,只有立下特等功勋的人才能用兵马俑陪葬,而且还要得到皇帝的恩准,目前国内发现的大规模兵马俑仅有三处,秦始皇兵马俑和咸阳杨家湾汉兵马俑,除此之外,就只有徐州发现的这一处。
  从制作工艺上讲,徐州的兵马俑是用模子制作出来再经二次加工塑造成的,大小差不多。但是,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他们的表情千姿百态,各不相同。它们当中的昂着、张着嘴、仰着身子,仿佛是一位性格粗犷、情不自禁地在嚎啕大哭,身边的两位一个探过头来,一个侧过脸来像是在安慰劝说正在嚎哭的人;有的则是低着关、皱着眉,嘴角向下撇,显出性格内向,默不做声的悲郁神情,这与整体庄严肃穆的军队主题是相吻合的。当然,他们当中也有轻松自若、活泼顽皮的青年士兵形象,或许他就是某位雕塑大师心灵的真实写照。总之,这些人的性格特征通过寥寥数笔便刻画得细致入微、栩栩如生。在这些陶俑制成形后,有一个工匠师的手工修削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匠师们的主观能动性和艺术创造能力得到了极大的发挥,一些普普通通的泥巴,在他们灵巧的双手下,被赋予了无限的生命力,站在这里看到的仿佛不是陶俑,而是一支活生生的队伍向您迎面而来,充分体现了汉代劳动人民高超杰出的制作工艺。
  秦兵马俑的高大壮观给人一种奔放雄浑的力量美。但任何艺术的发展都有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汉兵马俑在继承了秦俑风格的基础上加以发展,由写实转变为写意,它不注重人物线条的比例是否准确,而侧重于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风貌。
  徐州汉兵马俑不仅得到无数国内人士的赏识,在几次赴澳大利亚、欧洲的展览过程中,同样得到了各国人民的高度赞誉。它们作为中国人民的文化使者远渡重洋,以它古朴、端庄、别具神韵令各国参观者赞叹不已。这些体态小巧的汉兵马俑,极大地促进了中外人民的友谊和文化交流。
  汉兵马俑一号坑长30米,宽2.7米,深1米,坑中有陶俑近1000件。陶俑大致可分为步兵俑、车兵俑两个部分。东端由于有岩石,所以地势略高于西端。车兵中有甲胄俑和御手俑两种;步兵俑种类很多,有发辫俑、弓弩手俑、持长械俑、战袍俑、警卫俑等;四匹陶马后面伫立的一件高大的陶俑代表整个军队指挥官。一号俑坑虽经过仔细清理,但所有陶俑均保持原来的位置。陶俑分东西两个方阵,体现了秦汉时期的行伍军阵制度,但方阵局部排列稀疏不等、队形凌乱,且坑底未作精细处理,坑上亦无棚木覆盖设施,种种迹象表明兵马俑是在极其仓促的情况下埋葬的。俑原彩绘,白色为底,红色衣袖,黑色铠甲。
  二号坑与一号坑情况相似,有陶俑1300余件,但无陶马及官吏俑。俑坑东端是兵马俑中首先被发现的部分,因为取土时推土机误推导致该处陶俑十分拥挤破碎。西段俑坑展示了陶俑出土时的原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