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阴侯庙

淮阴侯庙:兵仙殿 韩信是淮阴最重要、最著名的历史人物之一,他的名字始终与故乡淮阴联系在一起,他是淮阴人民的骄傲,也是淮阴的象征。韩信去世以后,故乡的人们始终敬仰他、怀念他,还在他少年生活过的地方为他修建了一座祠庙,永远纪念他。淮阴侯庙亦称韩信庙、韩信祠,早在唐代,淮阴侯庙就是一处著名的文物古迹,往来士子纷纷前往凭吊,文人墨客留下数以千计的优美诗篇。
  淮阴侯庙位于韩信湖南岸,背对湖水,因背水列阵是韩信军事生涯的经典战例,寓意其出神入化的用兵艺术。淮阴侯庙是典型的汉代建筑风格,由门厅、庭院、回廊和大殿组成,气势雄伟壮观。大门面宽8.80米,进深5.60米,门楣横书“淮阴侯庙”四个大字,遒劲有力,为谢冰岩先生94岁手书。大门两侧抱柱匾上有史学家荀德麟先生撰写、书法家胡道华手书的对联:“仗剑辞淮市,桑梓留泓,巨仁大义钦神鬼;登坛将汉兵,中原逐鹿,伟略奇谋烁古今。”庭园两侧是与主体建筑连为一体的回廊,回廊内壁上镶嵌着28块石刻,选取韩信一生28个闪光的生活片段,每一块石刻都是一个故事,连缀起来就是韩信一生的一部完整的生活传记。
  淮阴侯庙的主体建筑是“兵仙殿”,大殿门楣上的殿名为著名书法家戚庆隆所题。大殿面宽18.00米,进深11.00米,高13.80米,殿内正中为韩信登坛拜将时的座像,樊哙、周勃、灌婴,张良、刘邦、萧何像肃立座像两侧。座像前的抱柱匾上有荀德麟、张寿山先生撰写的两副对联:“钓城下,钻胯下,百战终成一垓下;谈略高,论谋高,千秋不信几峰高。”  “且看经传史载,神机无愧奉兵仙;休论韩是刘非,荣辱漫嗟随逝水。”
  大殿门前左右两侧各有一块石碑,两碑形制相同,高2.05米,宽0.94米,厚0.23米,分别立于长1.57米,宽0.75米,高0.47米的碑座上。西为荀德麟先生所撰《重修淮阴侯庙记》碑,碑文计14行,满行45字,共543字。该碑记述了淮阴侯庙的历史和乡贤潘业银投资重修淮阴侯庙的情况。东一碑为宋代大书法家、文学家苏东坡手书的《淮阴侯庙记》,碑上文字为行书体,计10行,满行33字,共299字。《淮阴侯庙记》是散文名篇,一咏三叹,无限感慨溢于字里行间。
  淮阴侯庙前庭院布局为一盘中国象棋图形,为纪念韩信而精心设计。传说韩信为象棋之祖,当年他被逼下狱,有个狱吏非常敬重他,请求授之以兵法。韩信开始不肯,可狱吏再三请求,一定要韩信答应,韩信思之再三,才答应说:“好吧,你既爱好此法,三天后再谈吧。”三天后,狱吏来见韩信,韩信叫狱吏面对面席地而坐。只见韩信在地上画了个大方框,分敌我双方各画32个小方格,中间画了一条界河,内写“楚河、汉界”。一边布着16方小红纸片,分别写着帅、仕、相、车、马、炮、兵等字样,另一边布着16方小蓝纸片,分别写着将、士、象、车、马、炮、卒等字样。狱吏见后,面露惊异之色说:“这是兵法?”韩信说:“你莫小看这72个小方格,它可是个大战场哩!里面能够容纳千军万马,千变万化,奥妙无穷。这16方小纸片,各代表一方,用兵时只有文武结合,上下一致,通盘筹划,配合有方,才能百战百胜。你精通此法后,用于兵事,无不如是,为将就可以无敌于天下了。”狱吏听后双膝跪地,拜韩信为师,终日陪伴韩信,在狱中学习兵法。
  韩信死后,狱吏悉心研究,为图方便,他把方格画在纸上,并削木为子,代替小纸片。由于棋子是木头做的,又因为用棋子布阵,像打仗,却又不是实战,所以称其为“象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