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韩候祠联


(三)
  奠数千里长淮,神留桑梓;
  开四百年帝业,功冠萧曹。

【作者介绍】
  周焘,清都匀人,附贡生。道光十二年任淮安知府。
  【注释】    
  奠:定。奠贡有“奠高山大川”之说。桑梓:指故乡。萧曹:指先后任汉丞相的萧何、曹参。萧何与韩信、张良合称“兴汉三杰”。
  【解读】上联说韩信的英灵常留故乡,保佑数千里淮河安定不泛滥。亦可解为数千里淮河两岸乡亲一齐祭莫韩信的英灵。下联说韩信开创了汉王朝四百年帝业(前206-公元220),功劳在萧何、曹参之上。

(四)
  英雄既许驱驰,固已誓忠汉,讵肯听蒯生之计;
  豪杰非无智略,顾乃罔筹刘,只为酬萧相之知。

【注释】蒯生:指蒯通,本名蒯彻(司马迁为避汉武帝讳而改)。韩信封齐王后,蒯通“知天下权在韩信”,前来劝韩信背汉自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然后相时度势、一统天下。并告诫韩信,刘邦是个背信弃义的人,“天与不取,反受其咎”。均被韩信拒绝。讵:岂。顾:特,或反而。罔:无、没有。筹刘:筹画防备刘邦(对自己做出不利的事)。
  【解读】上联写韩信之“忠”,既许诺为刘邦奔走效劳,岂能听蒯通的计谋而一改初衷。下联讲韩信的“义”。韩信并非无智略的人,所以没有预防刘邦后来会来个“兔死狗烹”,主要是为了酬谢萧何对自己知遇之恩。如果自己做出背汉的举动,必然连累萧何遭不测。可那个萧何却不是这样的人,出于明哲保身的需要,竟迎合刘邦的猜忌,与吕后密谋杀害了韩信。下联用韩信的“义”,反衬了萧何的“不义”,真是“诛心”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