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民要术》为中国北魏时期杰出的农学家贾思勰所著,是我国现存最古老、最完整的一部农书。《齐民要术》成书的时间为公元6世纪三四十年代,它的问世有一定的时代背景和客观条件基础。北魏之前,中国北方处于一种长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一百多年以后,鲜卑族的拓跋氏建立了北魏政权并逐步统一了北方地区,社会秩序由此逐渐稳定,社会经济也从屡遭破坏的萧条景象中逐渐恢复过来,得以发展。北魏孝文帝在社会经济方面实施的一系列改革,更是刺激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进步。尽管如此,当时的农业生产还没有达到很高的水平,有待于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贾思勰认为农业科技水平的高低关系到国家是否富强,于是他便萌生了撰写农书的想法。
统治者的励精图治,农业生产的蒸蒸日上,也为贾思勰撰写农书提供了便利的条件。贾思勰为官期间,到过山东、河北、河南等许多地方。每到一处,他都非常重视农业生产,他曾经亲自从事农业生产实践,进行各种实验,饲养过牲畜、栽种过粮食。贾思勰不但注重亲身实践,而且善于向经验丰富的老农学习,吸收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总结出的宝贵经验。
《齐民要术》是贾思勰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从富有经验的老农当中获得的生产知识以及对农业生产的亲身实践与体验,认真分析、系统整理、概括总结而完成的伟大著作。全书92篇,分为10卷,约11万字,包括农艺、园艺(蔬菜和果树的栽培)、林木、畜牧(家禽、家畜的饲养)、养鱼和农产品制造(如酿造、食品加工)及其他农业、手工业等;第5卷之前记述了粮食、油料、纤维、染料作物、蔬菜、果树、桑柘等得栽培技术;第6卷为禽畜和鱼类的养殖;第7卷至第9卷是农副产品的加工、储藏、包括酿造、腌藏、果品加工、烹饪、饼饵、制糖、旁及煮胶和制笔墨。第10卷记载了有实用价值的热带、亚热带植物。所论述的农业技术内容包括耕田技术、土壤改良技术、换茬和轮作技术、施肥和灌溉技术、田间管理技术,是中国历史上一部十分重要的农学著作。
该书对从西周以来,我国在农业和手工业方面获得的知识和技术,做了总结性的叙述。在农作物的栽培和种植方面,《齐民要术》强调“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书中不但记载了主要农作物粟、黍、稷的播种日期,还介绍了怎样选种、浸种和给水稻催芽技术,以及轮作和套种的经验。该书在强调因地、因时制宜的同时,对土壤的改良和耕作技术(耕、锄等)也十分重视,提出要经常保持土壤中所含有的适量水分,增强土壤肥力,要利用农作物吸收养料的不同,进行作物的轮作、间作、混作和套作。当时的欧洲还在广泛实行轮换休耕的耕作方法,而该书中就已提出了绿肥轮作的方法。直到19世纪30年代以后,欧洲人在农业上才实行绿肥轮作制。在蔬菜栽培方面,认为应高度利用土地,生产上要粪大水勤。在果树种植方面,详细介绍了嫁接法。在家畜饲养方面,注意喂料和喂水。此外,该书中还详细介绍了二十多种造酒的方法。《齐民要术》引用有关著作156种,在我国农学史和世界农学史上均占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