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期,造像艺术勃兴。著名的作品,有道安在襄阳檀溪寺铸造的丈六释迦金像,竺道邻在山阴昌原寺铸造的无量寿像,竺道壹在山阴嘉祥寺铸造的金牒千像,支慧护在吴郡绍灵寺铸造的丈六释迦金像等。这时并有从外国输入的造像,道安的弟子昙翼于江陵城北得一像,上有梵文,据说是阿育王所造。法显于义熙九年(公元413年)回国时,也携带有佛像。
顾恺之和吴曹不兴、晋卫协并称中国最初的三大佛画家。顾恺之的作品相传有《净名居士图》、《八国分舍利图》、《康僧会像》等。另外,晋明帝、戴逵也善画佛像,慧远也曾在东林寺建筑龛室,令妙手画工用淡采图写佛影,是佛画杰作。
佛寺建筑,在这期盛极一时。东晋帝室、朝贵、名僧及一般社会知名之士,多热心佛寺的建筑,历史上著名的东林、道场、瓦官、长干诸寺,大都建筑在这时期。此外,综合建筑、雕塑、绘画的石窟艺术也发轫于此时期。这一时期,道安倡始在上经、上讲、布萨等法事中,都唱梵呗,并弘传帛尸梨蜜多罗所授的高声梵呗,帛法桥作三契经,支昙籥裁制新声,造六言梵呗,梵响清美都著名。
十六国时期,北方动荡不安,人人厌苦、家家思乱,因此感到人生无常,精神缺乏寄托。五胡君主希望利用佛教教理的戒恶修善、六道轮回来安抚各族百姓,所以借由外来宗教佛教来支持其政权,佛教得以在北方流行,并与南方佛教互相交流。
当时从西域进入中土的僧侣,为数众多,或译经论,或弘教理。在佛图澄、道安及鸠摩罗什的推广下,为佛教奠定发扬的基础。五胡君主中,石勒、石虎、苻坚与姚兴等极力支持佛教的发展。苻坚的从兄之子苻朗著有佛学论书《苻子》。佛图澄为西域僧人,他精通经文并擅长幻术。后赵的石勒、石虎奉他为“大和尚”,让他参与军政机要,并支持佛教发展,甚至下令不论华夷贵贱,都可以出家,开启汉人出家之端。道安为佛图澄的弟子,在晚年备受前秦苻坚的崇敬。他致力整理和翻译佛经,将长安经营成北方佛教的译经中心。他于襄阳编定《综理众经目录》,还为僧团制定法规,为寺院制度奠定基础。中国出家僧人改姓“释”,就是从道安开始的。道安的弟子后来分布各地,成为传教的主要力量。
鸠摩罗什为西域龟兹人。公元382年,前秦苻坚听从道安的建议,命大将吕光西征龟兹、迎接鸠摩罗什到长安。但后来前秦大乱,吕光随即割据凉州,鸠摩罗什留居凉州十七年。直到公元401年,后秦姚兴得以迎至长安。鸠摩罗什备受姚兴尊敬,待以国师之礼。当时僧人群聚长安,在鸠摩罗什主持下共译出《般若经》和大乘中观学派的论书《中论》、《十二门论》、《百论》及《大智度论》、《法华经》等三十五部两百多卷经典。这些皆成为后来佛学教派和宗派所依据的主要法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