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祝传说是我国最具辐射力的口头传承艺术,也是惟一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的中国民间传说。
相传东晋时期,在浙江上虞县祝家庄,有个祝员外之女英台,美丽聪颖,自幼随兄学习诗文,非常仰慕班昭、蔡文姬的才学,恨家无良师,一心想往杭州访师求学。祝英台求学心切,祝父只得勉强应允。于是祝英台女扮男装,远去杭州求学。途中,她邂逅了同往杭州求学的会稽(今绍兴)书生梁山伯,两人一见如故,相谈甚欢,在草桥亭上撮土为香,义结金兰。不几日,二人来到杭州城的万松书院,拜师入学。从此,同窗共读,形影不离。
梁祝同学三年,情深似海。英台深爱山伯,但山伯却始终不知她是女子,只念兄弟之情,并没有特别的感受。祝父思女,催归甚急,祝英台只得仓促回乡。梁祝分手,依依不舍。在十八里相送途中,祝英台不断借物抚意,暗示爱情。但是梁山伯忠厚纯朴,不解其故。祝英台无奈,只得谎称家中有个九妹,品貌与自己酷似,愿替山伯作媒,并将定情的玉扇坠送给山伯,恋恋不舍得离去。
英台回到家中,在楼上日夜盼者山伯来家里求婚。可是梁山伯因为家贫,未能如期而至。不久,有钱有势的马太守带着随从、侍女抬着聘礼来到祝家为儿子提亲,想攀高结贵的祝员外满口应允。祝英台被迫表明早已与山伯定下终身,祝父气急败坏地将英台手中的玉扇坠夺下交给了马太守,英台悲痛欲绝。忽然窗外走过一个熟悉的身影,正是山伯来到,英台悲喜交加。当山伯发现这位端庄典雅的美丽女子竟是他同窗三载的贤弟时,不禁欣喜若狂。待梁山伯拿出定情的玉扇坠,英台犹如利剑穿心。梁山伯得知英台被迫定亲后,犹如晴天霹雳。二人互诉满怀愤怨,一场欢喜化成空。他们泪眼相顾,凄然而别。临别时,立下誓言:生不能同衾,死也要同穴!
梁山伯忧郁成疾,不久在极度悲哀和绝望中死去。英台听闻山伯噩耗后,誓以身殉。被迫出嫁时,她执意要绕道去梁山伯墓前祭奠。身着嫁妆的英台狂奔在旷野之中,她扑倒在墓前,呼叫山伯,声声哀恸。在祝英台哀恸感应下,风雨雷电大作,坟墓爆裂,英台翩然跃入坟中,墓复合拢,风停雨霁,彩虹高悬,梁山伯和祝英台化为蝴蝶,翩翩起舞,双双飞向天际……
梁祝故事在民间流传已有一千六百多年,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流传深远,被誉为爱情的千古绝唱,有东方“罗密欧与朱丽叶”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