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孤信

历史上有三位独孤皇后,北周明敬后,唐元贞后,隋文献后,她们系同父所生,这在历史上实属罕见,这位三朝国丈就是西魏宰辅独孤信。独孤信像
  独孤信,武川镇(今内蒙武川西南)人,祖籍云中(今山西大同),本名如愿,后因治绩突出,被赐名为信。独孤信生于北魏宣武景明三年(公元502年),其祖先伏留屯曾任部落大人,是魏初最重要的官员之一。由于血统高贵,独孤信天生一表人才,风度翩翩,骑马射箭,无所不精。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于太和十七年(公元493年)迁都洛阳,留在北方驻守边防的鲜卑贵族汉化影响小,依然姓复姓,说胡话,着胡装,崇尚武艺,聚部而居。他们逐渐被淘汰,地位骤降,身份沦落,独孤家族亦是如此。
  戍守北方的鲜卑士兵们沦为“府户”,位如奴隶,怨声载道,加上当地是各少数民族杂居之所,民族冲突日益严重。正光五年(公元524年)初,高平镇(今甘肃固原县)镇兵推举高车酋长胡深为高平王,举起起义大旗,北方人民欣然响应。义军力量迅速壮大,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下沃野镇,胡深又派遣大将卫可孤率军攻打怀朔、武川二镇。武川豪强贺拔度、宇文肱闻风,赶紧组织了一支武装以抗击起义军。尽管家道中落使独孤信对已汉化的洛阳集团深感不满,但义军起义直接威胁到了他的自身利益,因此他也加入了这支队伍。他驰骋疆场,英勇善战,几度出生入死,名扬一方,给义军以重创。无奈“六镇风暴”席卷北魏,首领贺拔度不幸阵亡,群龙无首,队伍解散。为免遭杀戮,独孤信被迫加入义军队伍,成为葛荣的一名部下。孝明帝武泰元年(公元528年),尔朱荣发动了河阴之变,掌握了北魏实权。这年秋天,他与葛荣在滏口展开大战。葛荣麻痹轻敌,战败身亡。尔朱荣见俘军中的独孤信本是鲜卑贵族,又年少英勇,气度不凡,便提升他为别将。不久,独孤信受命征讨义军的残余势力韩娄,他在战场上表现十分出色,单枪匹马,出阵挑战,一举擒拿了韩娄手下的一员干将袁肆周。此后,尔朱荣对他更加看重。元颢入洛阳后,独孤信再次受命为先锋,卓有战绩,赐爵爱德县候,后迁武卫将军。
  北魏末年,权臣高欢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不可一世,唯独坐镇荆州和拥兵关陇的贺拔胜、贺拔岳兄弟不肯从命于他。于是高欢挑拨离间,唆使关西将领侯莫陈悦谋杀了贺拔岳。贺拔胜忙命独孤信入关接任贺拔岳,招抚余众。独孤信日夜兼程地赶到陇关,才得知将士们已推举宇文泰作了统领。宇文泰与独孤信自幼相好,后又在沙场上并肩作战,感情笃厚。高欢在朝中掌权,想自立为帝的心思昭然若揭,他与孝武帝的矛盾愈演愈烈。永熙三年,孝武帝拉拢宇文泰、贺拔胜等人,决定与高欢决一雌雄。但孱弱无能的他哪里是高欢的对手,最后只得西逃长安投靠宇文泰。独孤信决定追随皇上,孝武帝赐其御马一匹,进爵为浮阳郡公。自此,魏分东西。
  高欢另立孝静帝,自己执掌朝政,并迁都邺城,史称东魏;宇文泰鸩杀孝武帝,另立文帝,定都长安,史称西魏。二者分别以怀朔系军阀集团和武川系军阀集团为靠山,开始了十多年的对峙。荆州为东魏领地,但当地人民却“心犹恋本朝。”因独孤信曾在荆州任过大都督,对当地民情甚为了解,西魏朝廷便任命他为荆州刺史,招抚荆州人民。独孤信到达武陶时,东魏的弘农太守田八能率领一群蛮兵将其挡在淅阳城(今河南西峡县北)外,同时东魏都督张齐民率3000名步兵与骑兵尾随独孤信之后。独孤信所带兵卒不到1000人,形势十分严峻。他领兵力挫田八能,张齐民果然随之败逃。独孤信接着又乘胜袭击穰城(今河南邓县),当时穰城由东魏西荆州刺史辛纂把守,辛纂惨败而归。独孤信接着又分开兵马,平定了三荆。半年过后,高敖曹、侯景突然率军进攻穰城。独孤信见大兵临近,自己则势单力薄,赶紧向朝廷求援。可西魏援军久久不至,终于寡不敌众,只好弃城南下投奔梁朝。独孤信思念北方故土,几次上书给梁武帝请求北返,西魏也派遣使节来与梁商讨此事,三年过后,梁武帝才允许独孤信等人北返。独孤信返回长安后,因兵败东魏,又弃城奔梁,上书给魏文帝请求治罪。文帝念其平定三荆之功,赦免其罪,官复原职。不久又晋升为骠骑大将军,加侍中,开府仪同三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