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朱荣(公元493年-530年),字天宝,北秀容(山西朔县西北)人,先世为契胡部酋长,祖先居于尔朱川(今山西西北部流经神池、五寨、保德县之朱家川),故以尔朱为姓氏,后为北魏权臣。
尔朱荣父亲乃尔朱新兴,史载“家世豪擅,财货丰赢”,“朝廷每有征伐,辄献私马,兼备资粮,助裨军用”,因功任命为散骑常侍、平北将军。尔朱荣有洁白美丽的容貌,爱好射猎,颇晓兵法。在北魏后期政权中,尔朱荣凭借镇压人民起义,迅速壮大了其军事力量,擢为游击将军、冠军将军、平北将军、北道都督,后来加升大都督,统领并、肆、汾、广、恒、云六州诸军事。
孝庄帝建义元年(528年),他扶植北魏孝庄帝(元子攸)即位,并随后发动了河阴之变,“沉胡太后及幼主于河”,诱骗王公百官二千多人至河阴(今河南孟津县),以铁骑包围,尽杀之。从而完全掌控朝政,此时“京邑士子,十无一存,率皆逃窜,无敢出者,直卫空虚,官守废旷。”同年八月,尔朱荣镇压了葛荣领导的河北起义。永安三年(530年)九月,孝庄帝计杀尔朱荣。尔朱荣死后,尔朱荣的侄子尔朱兆由并州出兵洛阳,杀死孝庄帝,立元恭为节闵帝。高欢收纳了尔朱荣军队二十余万人,进占冀州。
撰写《魏书》的魏收对尔朱荣有如下评价:尔朱荣属肃宗暴崩,民怨神怒,遂有匡颓拯弊之志,援主逐恶之图,盖天启之也。于时,上下离心,文武解体,咸企忠议之声,俱听桓文之举。劳不汗马,朝野靡然,扶翼懿亲,宗社有主,祀魏配天,不殒旧物。及夫擒葛荣,诛元颢,戮刑杲,剪韩娄,丑奴、宝寅咸枭马市。此诸魁者,或据象魏,或僭号令,人谓秉皇符,身各谋帝业,非徒鼠窃狗盗,一城一聚而已。苟非荣之致力,克夷大难,则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也。然则荣之功烈,亦已茂乎。而始则希觎非望,睥睨宸极;终乃灵后、少帝沉流不反。河阴之下,衣冠涂地。此其所以得罪人神,而终于夷戮也。向使荣无奸忍之失,修德义之风,则彭、韦、伊、霍,夫何足数!
受《魏书》影响,后人对尔朱荣多是负面评价,有人称其“功高孟德,祸比董卓”。尔朱荣作为杰出的军事家,具有非凡的军事才能毋庸置疑,但他不是一个政治家、权谋家。在治国方针上,他拒绝采取“调政养民”的政策,穷兵黩武。在官吏的任用上,尔朱荣任人唯亲,“广布亲戚,列为左右”。求官者,凡经尔朱荣启请的,没有不成功的;对于补官者,虽因“阶悬不奉”补不上的,尔朱荣即令补者“往夺其任”就此上任。北魏吏治,由于“河阴之变”使得“京邑士子不一存,率皆逃窜,无敢出者。直卫空虚,官守废旷。”经尔朱荣的谢罪和对死者的封爵进官,使“朝士逃亡者亦稍来归阙”。不过“自兹已后,赠终叨滥,庸人贱品,动至大官,为识 尔朱荣确实是北魏王朝的掘墓者,大大促进了北魏的灭亡,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历史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