鸠摩罗什(公元350年—公元409年),东晋时后秦高僧,与真谛、玄奘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原籍天竺,生于西域龟兹国(今新疆库车县)。幼年出家,初学小乘,后遍习大乘,尤善般若,深究妙义。他年少精进,又博闻强记,东晋后秦弘始三年(公元401年),姚兴派人迎其至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从事译经,成为我国一大译经家。他率弟子僧肇等八百余人,译出《摩诃般若》、《法华》、《维摩》、《阿弥陀》、《金刚》等经和《中》、《百》、《十二门》等共七十四部,三百八十四卷,对佛教的发展,有很大贡献。
鸠摩罗什的父亲鸠摩罗炎,家世显赫,世代为相,本应嗣继相位,然而他不但推辞不就,而且毅然出家。随后东渡葱岭到龟兹国,龟兹王非常敬慕他的高德,延请为国师。鸠摩罗什的母亲,是龟兹王白纯的妹妹耆婆,聪敏才高,能过目不忘且解悟其中妙义。鸠摩罗什的母亲怀孕时,不论记忆或理解,都倍增于从前,甚至能无师自通天竺语,众人都感到非常的讶异。
鸠摩罗七岁跟随母亲出家,依从老师学经,每天背诵千偈,一偈有三十二字,总共三万二千言。由于鸠摩罗什的母亲是龟兹王的妹妹,因此供养极好。鸠摩罗什的母亲深怕丰厚的利养影响修行,于是带着儿子走避他国。在罽宾国遇见名德法师盘头达多,鸠摩罗什向他学《中阿含经》、《长阿含经》,共四百万言。罽宾国王延请鸠摩罗什进宫,同时召集许多外道论师一同问难鸠摩罗什,结果外道全被折服。因此,罽宾国王更加敬重鸠摩罗什,并以上宾之礼供养他。
鸠摩罗什跟随母亲,在各地参学和弘化,不仅在佛法方面更上层楼,而且名满天下。龟兹王还亲自前往温宿国,迎请鸠摩罗什母子回国教化。龟兹国原属小乘的教法,鸠摩罗什广开大乘法筵,听闻者莫不欢喜赞叹,大感相逢恨晚。此时,鸠摩罗什正值二十岁,于是在王宫受戒,从卑摩罗叉学《十诵律》。不久,鸠摩罗什的母亲决心到天竺修行,鸠摩罗什继续留在龟兹国。不久,在佛寺的旧厢房发现《放光经》。他展开经卷读诵,突然只见空白的木牒,他知道是魔暗中作怪,而诵经的决心更加坚固。于是魔力失效,经文的字迹立即浮现,他便诵读学习《放光经》。鸠摩罗什在龟兹国,读诵许多大乘的经论,两年的光阴,已能通达大乘教法的奥秘。
鸠摩罗什的神思俊才,传遍整个西域,人人非常钦服,每年举行讲经说法,西域诸王都云集来听法,并长跪在鸠摩罗什的法座旁边,让鸠摩罗什踏着登上法座。鸠摩罗什的名声不仅远播西域,也东传至我国。前秦苻坚久仰大名,心中早有迎请的想法。
鄯善国前部王和龟兹王弟,曾一同前来朝礼苻坚,说西域有丰富的珍珠宝贝,应派兵讨伐。前秦苻坚建元十七年二月,鄯善王等人又奏请讨伐西域。于是次年九月,苻坚派遣骁骑将军吕光、陵江将军姜飞,偕同鄯善王、车师王等,率领七万大军,讨伐龟兹及乌耆诸国。
吕光平复龟兹国后,掳获鸠摩罗什,看他年纪尚小,就把他当凡夫俗子来戏弄。吕光强迫鸠摩罗什与龟兹公主成亲,鸠摩罗什苦苦请辞。吕光又命令鸠摩罗什骑猛牛和乘恶马,想看看他从牛背和马背掉落的滑稽相。几番的恶心欺负,鸠摩罗什都胸怀忍辱,丝毫没有怒色。最后,吕光感到惭愧,才停止轻慢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