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祜

羊祜(公元221年—278年),字叔子,泰山南城(今山东费县西南)人,西晋著名的战略家。
  羊祜出身于汉魏名门士族之家,博学多才、善于写文、长于论辩而有盛名于世。郡将夏侯威认为他不同常人,把兄长夏侯霸的女儿嫁给他。羊祜被荐举为上计吏,州官四次征辟他为从事、秀才。此时羊祜曹魏统治阶级内部正进行着争夺最高权力的斗争,羊祜与斗争双方都有姻亲关系。处于夹缝中的羊祜不愿意卷入到旋涡之中,所以采取了回避态度。景初三年(公元239年),魏明帝去世,即位的齐王曹芳只有八岁。大将军曹爽与太尉司马懿受遗命辅政,两大集团的斗争白热化。正始初年,曹氏集团在斗争中明显地占据优势。曹爽把司马懿排挤到太傅的闲职之上,将统领禁军、掌管枢要的权力皆掌握到自己的弟兄及心腹的手中,从而控制了政府的实权。司马懿假装生病,暗中加紧布置,伺机反攻。羊祜很有政治头脑,他判断曹爽终将不是司马懿的对手。虽然羊祜基本游离于两大集团争斗之外,但从思想上说来,他对司马氏的一派显得更为亲近一些。
  正始十年(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诛杀曹爽,夺得军政大权。政变之后,司马懿大举剪除曹氏集团。在这场灾难中,羊祜并未因岳父降蜀受罚,这大约得益于他亲司马氏的政治态度。夏侯霸投降蜀国,亲属怕受牵连,大都与其断绝关系,只有羊祜,亲近恩礼,愈于常日。母亲和长兄相继去世,他服丧守礼十多年,其间以道素自居,笃重朴实,一如儒者。正元二年(公元255年),司马师病逝,司马昭执政,为大将军。司马昭任大将军,征拜羊祜为中书侍郎,不久升为给事中、黄门郎。
  羊祜在朝廷,虽身处士大夫之间,但持身正直,因此,有识之士,对他特别尊崇。陈留王曹奂时期,羊祜被封为关内侯,食邑一百户。因为羊祜心中对天子不以为然,所以不愿再做侍从之臣,请求出外。后来改为秘书监。曹魏末年,司马懿父子兄弟相继执政,他们先后废杀两位皇帝,又屡次诛杀大臣,改章变制,发号施令,成为实际统治者。这时,羊祜已加入司马氏集团,并逐渐上升为该集团的重要人物。司马炎建五等爵制,羊祜以功被封为巨平子,食邑六百户。晋代魏前夕,司马炎调羊祜为中领军,在皇宫当值,统领御林军,兼管内外政事。
  咸熙二年十二月(公元266年1月),司马炎受禅称帝,建立西晋王朝,史称晋武帝。因为羊祜有扶立之功,被进号为中军将军,加散骑常侍,进爵为郡公,食邑三千户。羊祜怕引起贾充等权臣的妒嫉,固让封公,只受侯爵,于是,由本爵钜平子进封为侯,设置郎中令,备设九官之职,并授给他的夫人印绶。晋武帝素有吞吴之志,称帝后便积极筹划消灭孙吴政权的战争,以实现统一全国的大业。泰始五年(公元269年),司马炎除任命大将军卫瓘、司马伷分镇临淄、下邳,加强对孙吴的军事布置以外,又特地调任羊祜为荆州诸军都督。
  当时,西晋和孙吴南北对峙。晋吴间的边界线以荆州为最长,所以这里是灭吴战争的关键地区。羊祜到任后,发现荆州的形势并不稳固。不但百姓的生活不够安定,就连戍兵的军粮也不充足。于是,羊祜首先把精力放在开发荆州方面。羊祜大量开办学校,兴办教育,安抚百姓,并与吴国人开诚相待,凡投降之人,去留可由自己决定,还禁止拆毁旧官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