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勒


晋建兴二年(公元314年)正月,晋廷以王浚为大司马、都督幽、冀州诸军事,刘琨为大将军、都督并州(治今太原西南)诸军事,并遣使者至襄国。石勒为麻痹王浚,隐匿精甲劲卒,示以虚弱。王浚使者回报,说石勒兵力薄弱,无有二心。于是王浚更加骄怠,不复戒备。二月,石勒领兵日夜兼程进袭幽州。三月,石勒军至易水,王浚仍毫无戒备,石勒军迅速到达蓟城。石勒恐有伏兵,先趋牛羊数千头入城,塞住街巷,使幽州兵不能出战,旋即率众入城。此战,石勒以极小代价一举夺取幽州,为其统一北方创造了有利条件。
  晋大兴二年(公元319年),张宾与石虎、张敬等人见时机已成熟,便一起请石勒正式称帝,被石勒推让。十一月,张宾又与石虎、张敬、支屈六、程遐等文武一百二十九人联名上疏,请石勒称尊号。石勒接受了这个建议,即位称赵王,改元称赵王元年,即以襄国为都城。由于汉主刘曜此前已经改国号为赵,史称前赵;因此称石勒所建为后赵。
  石勒沿袭刘渊胡、汉分治办法,称赵王时自号大单于,任石虎为单于元辅。称赵天王后,命其子石宏为大单于。石勒禁止胡人侮慢汉人士族。兄死妻嫂是很多胡族的普遍风习,他也加以禁止,并不许在丧婚娶,以适应汉人习惯。职官大体依照晋制而有增设,如置专司胡人词讼的门臣祭酒,管理胡人出入的门生主书。攻占幽冀后,核实州郡户口,每户所课租调比西晋王朝对农民的剥削有所轻减。立国后,为节省粮食,禁止酿酒。还计画推行钱币,代替布帛交易,但未能实现。石勒注意教育,在襄国和地方设立学校。建国前,曾令采择晋代律令要点,作为暂行制度,后改用正式律令。所设官职有律学祭酒,其人残酷好杀。石勒病死前,遗嘱不要厚葬,告诫石弘从司马氏家族内讧中吸取教训,劝石虎学习周公、霍光辅佐幼主的先例,不要争权。
  如果说刘渊是汉化的先驱,孝文帝是汉化的集大成者,那石勒无疑接过了其中20多年的接力棒。虽然受时代的局限,他不可能像孝文帝那样彻底,但与后世元清统治者相比,石勒可要开明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