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朝一百七十年的时间(420年—589年)里,刘宋占了六十年。宋文帝元嘉年间(424年—453年),又占了六十年的一半。南朝的皇帝,除梁武帝在位四十八年外,宋文帝是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个。后人对他的政绩评价较高,有“元嘉之治”的说法。
宋文帝刘义隆是刘裕的第三个儿子。武帝时,封宜都王,任荆州刺史。武帝死后,长子义符嗣位,徐羡之、傅亮、谢晦辅政。这三个人原来都是刘裕的幕僚。徐羡之,字宗文,东海郑县(今山东郯城北)人,他在刘裕初起时就进了他的幕府,一直是刘穆之的副贰,后来接了穆之的班,负起留守重任。他出身布衣,又没有学问,但办事能力极强,所以很受刘裕重用,也为当时人所推重。傅亮字季友,是晋初大臣傅咸的后人,博涉经史,长于文词。刘裕想受晋禅,而难于出口,乃宴请朝臣,只说想奉还爵位,回京师养老。众人都听不出他的用意。傅亮起初也没有听懂,席散出外后,突然领悟,连夜再见刘裕,声称要回建康。两个人都没有说破,但是相互已经了解。傅亮随即就到建康去为“禅位”做筹备工作,叫晋恭帝写禅位诏的就是他。谢晦,字宣明,是著名大族陈郡阳夏谢氏的成员。刘裕伐后秦,刘穆之留守,他随从出征,这两人等于刘裕的左右手。
少帝义符即位时年十七岁,他守孝不遵丧礼,召集乐工伶官,歌唱奏乐;在华林园开店,亲自沽卖……总之是一味游戏,不像一个继位为君的人物。徐羡之等商议废立,依序应立南豫州(历阳)刺史庐陵王刘义真(就是当年从长安逃出来的那一位)。但是义真与文士谢灵运、颜延之、僧人慧琳等交好,说过“得志之日,以灵运、延之为宰相,慧琳做西豫州(寿阳)都督”的话,徐羡之等要保持权力地位,自然不愿意立他做皇帝。少帝景平二年(424年),他们利用少帝本来和兄弟不和睦,先废义真为庶人;然后召南兖州(京日)刺史檀道济和江州刺史王弘到建康,把废立的计划告诉他们。五月,他们让檀道济领兵在前,自己跟在后面,进入内宫,把少帝“扶”(应是“拖”)将出来,废为营阳王。六月,他们一面让傅亮到江陵迎接刘义隆,一面令人把义符、义真两人杀掉。这两个纨绔少年,一个十九岁,一个十八岁,只为了事情牵涉到帝王的位子,便送掉了性命。徐羡之等以顾命大臣的身份,面对先帝的两个爱子下此毒手,当然是不会有好结果的。徐羡之可能有点担心,他不等刘义隆动身,便任命谢晦继任荆州刺史,作为外援。
刘义隆的幕僚知道了营阳、庐陵二王的死讯,都为主子担忧,劝他不要到建康去。司马王华却认为绝对没有问题,劝他接见傅亮。他见了傅亮,便问少帝和义真废杀的情况,一面问,一面哭。傅亮紧张得说不出口,浑身大汗,他对自己的前途有点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