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林寺

东林寺位于江西庐山,北距九江市16公里,东林寺-佛像东距庐山牯岭街50公里,建于东晋大元九年(公元384年),是净土宗的发祥地。
  东林寺建寺者为名僧慧远,他先在西林寺以东结“龙泉精舍”,后得江州刺史桓伊之助,筹建东林寺。慧远在东林寺主持30余年,集聚沙门上千人,慧远潜心佛学,著述佛书,创立净土一宗,并使之广为流传,被称为净土宗初祖。他还邀集名士高僧凿池种莲,现今寺中仍有莲池。慧远以佛学为主,辅以儒学、玄学,开佛教中国化之先河,在民众中产生巨大影响。
  东林寺胜迹如林,著名的有“六朝松”(相传为慧远亲手所植)、“三笑堂”、虎溪桥、“聪明泉”、上方塔(据说供奉着佛驮跋陀罗带来的五粒佛舍利)、下方塔(又称雁门塔,即慧远墓塔)。慧远专志修行,影不出门,即使送客,也不超过寺前小溪,过溪则寺前护寺虎吼叫。有一天,慧远与诗人陶潜、道士陆修静谈得投机,送别时竟越过小溪,护寺虎大声吼叫,三人闻声大笑,后慧远将客厅改称三笑堂。东林寺前有“聪明之泉”,聪明泉原称古龙泉。相传慧远初到庐山,在此以杖叩地,道:“若可居,当使朽壤抽泉”。言毕,清泉果然涌出。后遇大旱之年,慧远在泉边诵经以祈甘霖降世,只见神蛇腾泉而出,大雨即倾盆而下,此即古龙泉泉名之由来。江州刺史殷仲堪在泉旁与慧远谈论《易经》,殷仲堪博学善辩,口若悬河。慧远非常钦佩,于是说:“君之辩如此泉涌”,从此古龙泉改称聪明泉。
  一般寺院的主殿称大雄宝殿,“大雄”是对佛祖释迦牟尼的尊称,佛有大力能伏“四魔”。但东林寺的主殿却称“神运宝殿”,相传慧远初到庐山西麓时,认为东林寺址在丛林之中,无法结庐。打算移到香谷山去结庐。当天夜里即雷雨大作,狂风拔树,该地化为平地,池中多良木,可作为建寺之材。“神运”之名,由此而来。
  唐代鉴真东渡扶桑的故事,恐怕尽人皆知,但了解鉴真到过东林寺的事未必都知。唐天宝元年(742年),鉴真在扬州大明寺为众讲律,日本僧荣睿和普照祈请东渡传戒。鉴真接受邀请,六次东渡日本,最后一次取得成功。鉴真第五次东渡时在唐代天宝七年(748年)春,从扬州出发,经过无数险阻,竟被漂到海南岛的振州(今崖县),东行经万安州(今万宁),渡海至雷州。经广西藤州、梧州至桂州(今桂林市)。是时双目失明。天宝九年,经大庾至江西虔州、吉州,北行至江州(今九江市)。途经东林寺,在东林寺停留,与东林寺僧人智恩志同道合,最后一次东渡时智恩共行,将东林寺教义传入日本。因此,东林寺在中国思想文化交流史上,产生过积极的作用。
  东林寺现存建筑,多系“文革”后重建。1983年,该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