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霞寺

栖霞寺位于南京市东北22公里处的栖栖霞寺霞山上,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栖霞寺始建于南齐永明七年(公元489年),历史上几易其名。最初称栖霞精舍,唐时改名功德寺,五代十国时改为妙因寺,宋代又改名为普云寺、栖霞寺、崇报寺、虎穴寺,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复称栖霞寺。清朝末年,太平天国与清兵作战时,栖霞寺毁于战火,1919年重建。1979年修复一新,作为佛教活动场所对外开放。
  栖霞寺占地面积40多亩,共有大雄宝殿、毗卢殿、藏经楼三进院勤务,依山势层层上升,格局严整美观。寺前是一片开阔的绿色草坪,四周是葱郁的树木花草,远处是蜿蜒起伏的山峰,空气清新,景色幽静秀丽。寺内主要建筑有山门、弥勒佛殿、毗卢宝殿、法堂、念佛堂、藏经楼、过海大师纪念堂、舍利石塔。寺前有明徽君碑,寺后有千佛岩等众多名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