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大佛,又名蒙山大佛,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南20余公里处的蒙山,南向,依山凿制,由于年久风雨剥蚀,岩石表层风化严重,况其外露高大的胸颈部剥落之处还长出小树蒿草,失其原有的风采。西山大佛现场外露胸颈部分,高17.5米,宽25米,颈部直径宽5米,凿于北齐年间,是世界最早的大型石刻佛像。
晋阳西山大佛所在的寺院,原为东魏所建的大庄严寺。北齐天保二年(公元551年),高洋赐额“开化”,又称开化寺,并依山凿制佛像,建成上、下二寺,西山大佛位于上寺之中。隋文帝建了庇盖大佛的大佛阁,改称“净明”寺。
从佛教文化的角度来讲,隋唐时期,晋阳佛法颇盛,梵刹林立,高僧云集,是为中原北方重要的佛教都市。而开化寺为晋阳著名佛刹,声名远播。隋著名禅僧慧瓒即在此寺行道。《续高僧传》卷18《慧瓒传》记载:释慧瓒,俗姓王氏,沧州人,……朔代晋名行师寻,誉满二河,道俗倾望。秦王俊作镇并部,弘尚释门,于太原蒙山置开化寺,承斯道行,延请居之。……及献后云崩,禅定初构,下敕追诏入京传化,自并至雍,千里钦风。道次逢迎,礼谒修敬。慧瓒弟子众多,门庭拥盛,高足有志超、道亮、智满、昙韵、慧进等,皆师从瓒禅师,于开化寺潜修定学,名显一时。净土大师道绰亦“晚事瓒禅师,修涉空理”。
由此看来,净土宗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并州文水人道绰,曾经在蒙山开化寺追随慧瓒学佛,故而,蒙山开化寺也是当之无愧的净土宗祖庭之一。
唐末,蒙山开化寺大佛历经百年沧桑,遭到了极大的破坏。坐镇太原的晋王、河东节度使李克用,深感佛祖之庇荫,太原百姓之厚拥,决定重修开化寺。“乾宁二年,武皇虎锯并州,龙潜晋水,遥奉擎天之业,克安在镐之君……首尾五年,盖成大阁,兼妆佛像,厥功三十万,使所聚财尽矣。”(苏禹圭《重修蒙山开化寺庄严阁记》)这次修建,规模最大,几乎耗尽了晋王李克用的所有财力。新近出版的《晋阳文史资料.第四集》也记载:“晚唐李克用再建大阁,五年用工三十万。”说来也巧,大佛修葺一新不久,年事已高的李克用就去世了。可是,新晋王位的李克用之子李存勖,竟然在佛祖的庇护下,以小胜大,以弱胜强,出兵洛阳,消灭了老对手后梁皇帝朱温,自己登上了皇帝宝座,重新立国号为“大唐”,这就是史称“后唐”的新王朝。唐武宗灭佛时,大阁虽然失修破败,但大佛未损。晚唐乾宁二年(公元895年),晋王李克用重修了大佛阁。元末,寺毁阁倾,大佛头部掉落,从此大佛之腹、手、腿、足以及基座和大阁遗基就被掩埋于山石、残砖和泥沙之中,不为后人所知。显赫了八百年的“西山大佛”便从此埋没六百余年。
自北齐凿佛,历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历代都有重修、扩建、瞻游、纪事等碑刻,除前寺址上遗有五代后晋和元、明的几通碑刻已移置太原双塔寺保存外,其余各代碑刻均未外运,当仍在其处,共处当有大量埋藏物。至于大佛之腹、手、腿、足、基座、大阁遗基,都掩覆于大佛胸下山坡泥石里。对这尊大佛的考查,现仅触及其一半,还需清理发掘。
直到1980年,太原市南郊区地名办公室在一次地名普查中发现了大佛的遗迹。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田东辉所长认为,蒙山大佛是世界佛教史上的一大奇迹,他说,这样一尊具有1500多年历史的摩崖石刻大佛,是世界摩崖石刻艺术中的精品,它所承载的历史文化是其他大佛所无法比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