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1971年陕西千阳县出土的西汉骨质算筹,是目前所见到的最早的算筹。算筹是我国最早的计算工具,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当时除了骨质算筹外,还有木质、铁质、铜质等各种材料。人们计算时用算筹摆成横式、纵式两种。横式表示十位、千位、十万位……纵式表示个位、百位、万位……依次类推,纵横相间,便能表示各种数字。如果遇到“零”则不摆算筹,让这位数字空着,图中右侧的算筹表示的数字是1976。算筹在我国古代使用了近二千年,逐渐被珠算所代替。
算筹指算具,最初的筹码用小棍、木制、竹制、骨制都有,算筹长短约一二十厘米。在运算中,占地较大,算筹也易于被移动。后来,算盘取代算筹。珠算地盘小,算珠即使移动也易被发觉。珠算简化了算筹的运算方法,运算起来也迅速便当。因此,算盘得以推广普及,很受欢迎。中国的串珠算盘,制作简单,价廉物美。珠算运算法编成歌诀流利顺口,配合小九九和十进位值制记数法,运算如飞。明清时期,随着商业的繁荣,珠算应用得到普及和发展,人们可以用珠算法解决加减乘除和开平方、开立方等运算问题。明朝时,珠算法已经传播到朝鲜、日本、东南亚以及世界其他地区。
算盘是中国的发明,起源很早,在宋元著作中多有提及。明代中晚期是珠算发展的黄金时代,出现了许多专门介绍珠算的书籍和珠算家。现存最早的珠算专著是徐心鲁著于1573年的《盘珠算法》,收藏在日本内阁文库。在珠算的推广和普及上贡献最大的专著是程大位的《算法统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