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了十六年的八王之乱极其严重的破坏了社会生产,大大加深了各族人民的痛苦。由于生产破坏和天灾而引起的饥荒,驱使数百万计的农民漂流异乡,随处觅食。流民的斗争与匈奴、氐、羌等族的反晋斗争呼应,形成了各族人民反对西晋统治的起义斗争。在这场起义斗争中,一些少数民族的首领抱着利用民族矛盾以树立势力的企图,所以使这场起义斗争变得复杂化。在以后的一百多年间,黄河流域的各族统治者互相混战,先后建立了十六个国家(成国在西南),中国处于一个大分裂的局面。
李特(?—303年)字玄休,巴西宕渠(今四川渠县东北)人,十六国时期成汉武帝李雄之父,性格雄武沉毅。父李慕。与兄弟李庠、李流率流民徙居巴蜀。301年因益州刺史罗尚的压迫起义,罗尚率三万人偷袭义军绵竹大营,被李特将计就计杀的大败。攻克广汉后,与民约法三章,获得民心。罗尚表面上派使者向李特求和,暗地里勾结当地豪强势力,围攻李特。李特在奋勇抵抗之后,战败牺牲。其弟李流继统余众,自称大将军、大都督、益州牧。义军败而复振,不久亦病故。宴平元年,公元306年。成都王李雄称帝,追谥李特景皇帝,庙号始祖。
年轻时在州郡做官,雄武善骑射,沈毅有大度。晋惠帝元康六年,公元296年。氐帅齐万年反,关西一带兵祸扰乱,再加连年大饥,略阳、天水等6郡流民10余万人入汉中求食,李特也是流民之一。至汉中,求寄食巴蜀,朝廷不许,遣御史李苾督察,使流民不得入剑阁。李苾至剑阁,受流民贿赂,表奏朝廷。使得流民自汉中流入巴蜀。
永康元年,公元300年。赵王司马伦政变,废皇后贾南风为庶人,赐死于金墉城。诏益州刺史赵廞入宫为大长秋,以成都内史耿腾代之。益州刺史赵廞本贾后亲戚,闻征召,心中恐惧,遂有割据之志。于是开仓放粮,接济流民,以收众望,并以李特兄弟为爪牙。后违诏拒征,击杀前来交接的成都内史耿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