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群雄割据,通过混战兼并,最后形成魏、蜀(汉)、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司马懿是魏国最有才能的军事家和政治家,足智多谋,通过对吴、蜀的战争,他逐渐掌握了魏国的军事大权。然而遭到曹爽的疑忌,迁为太傅,剥夺了军权。嘉平元年(249年) 他发动政变,翦除曹氏势力,于是魏国军政大权完全落入司马氏之手。他死后,其子师、昭相继执政。魏国在司马懿父子的治理下,日益强大。司马昭为了取代曹魏,计谋先灭蜀,后灭吴,统一全国,以提高自己的声望。因此,景元四年(263年)秋。便调动大军灭蜀。263年,司马昭派钟会、邓艾、诸葛绪分兵三路南平蜀汉,与蜀汉将领姜维发生拉锯战,魏军被挡于剑阁前,邓艾避开姜维大军的锋芒,抄阴平小路直取涪城,进逼成都,蜀主刘禅投降,蜀被魏所灭。及后钟会、姜维在蜀发生叛变,据三国志记载,“魏将士奋发,杀会及维,维妻子皆伏诛,”可见并未引起大乱,司马昭快速平定。
265年,司马昭死后,司马炎夺取曹魏政权,定都洛阳,建立晋朝,史称西晋,并开始筹备伐吴。279年,司马炎兵分六路,由北、西向东吴进发,吴主孙皓曾想抵抗,但在暴政的统治下,士兵毫无战意,晋军势如破竹。280年,晋军成功攻克建业,孙皓投降,吴国灭亡,西晋成功统一天下。
在汉末长达84年的分裂时期,战争不息,给劳动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和无穷无尽的苦难,比之西汉,人口大为减少,生产出现了大倒退。西晋统一之后,社会比前安定,政府又采取一系列措施,如移吴、蜀稠密的人口于地广人稀的北方,劝课农桑,轻徭薄赋等,因此,农业生产在全国各地都得到了很大的恢复。总之,西晋的统一,是有重大的历史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