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代的服饰

隋代女服 隋统一以后,随着政局的变动和生活条件的改变,人们的衣着穿戴也发生了一些变化。隋代初建,服饰承袭前代。大业元年(公元605年)隋炀帝即位,建立隋代服制,帝王官吏各着其服。隋炀帝黄袍加身,令百官百姓不得用黄色服装,于是黄袍成为隋代以后历代帝王专用服装,黄色也成了皇帝专用的服色,隋炀帝荒淫无度,在民间大选宫女。千百名宫女争奇斗艳,上有彩珠映鬓,下有锦缎裹身,以求得宠,形成服饰艳丽之风,并蔓延到民间,许多妇女纷纷效仿。
  隋代的服饰,图案纹样的运用以云纹为多。在服饰装饰上,隋代服饰图案有惊人的成就,服饰纹样描绘在彩塑衣服上,有联珠纹服饰图案、狮凤纹服饰图案、团花织锦图案纹样,其色泽金光闪耀,可与真实的织锦媲美。这些图案的纹样是隋代服饰图案的代表作,其技艺高妙,纹样新颖、别致。在菱形格式中,布满了白色的联珠与黄色云头波形纹样,以忍冬卷叶和团花陪衬着狮和凤。蹲狮和体态轻盈和舞凤,对称、连续、交错排列,形象清晰、秀美、生动,是隋代织锦图案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隋代妇女的日常服饰,大多短襦都用小袖,下着紧身长裙,裙腰高系,一般都在腰部以上,有的甚至系在腋下,并以丝带系扎,给人一种俏丽修长的感觉。妇女的裙子有不少名目,在中上层妇女中,曾流行百鸟毛裙,由于这种裙子都用禽鸟羽毛制成,使大批珍禽瑞鸟遭受损害,后被朝廷下令禁止。在广大妇女中间,则流行一种叫“石榴裙”的裙子,这种裙子因为用鲜艳夺目的红色染成而得名。
  男子服制大体上分为冠服与常服。隋文帝即位之初,认为北周的冠服制度主要承袭了北魏“胡制”,与隋朝的政治状况不相适应,于是采纳“东齐”之法,对不同官员在不同场合的着装都做了具体的规定,但是并没有实行。隋炀帝即位后,令宇文恺、虞世基等创造衣冠。隋初,百官常服与一般百姓没有差别。常服贵贱通用的状况,与社会严格的等级制度不相适应,于是隋炀帝用不同的服装颜色区别尊卑高下,将常服的等级制度以法令的形式固定下来。男子上装主要是缺骻袍、衫袄和半臂,其中缺骻袍和半臂的时代特征比较鲜明,是这一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男装。
  铠甲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也有一些变化。隋代使用最普遍的铠甲为两裆垲和明光垲。两裆垲的结构比前代有所进步,形制也有一些小变化。一般身甲由全鱼鳞等形状的小甲片编制,长度已延伸至腹部,取代了原来的皮革甲裙。身甲的下摆为弯月形、荷叶形甲片,用以保护小腹,这些改进大大增强了腰部以下的防御。明光垲的形制基本上与南北朝时期相同,只是腿裙变得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