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这首诗作于天宝四年(745年)秋,是诗人漫游吴越前留赠东鲁亲朋之作。李白是一位天才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以高度夸张的征象的艺术手法,徜徉于梦幻与现实之间,虚虚实实,将一腔郁愤之情,凝聚成为生动的艺术形象,结构出一幅非幻非真的梦游图。全诗借助浪漫主义的神奇想象,融汇古代神话、民间传说、历史典故等知识,创造出极富理想色彩的仙居胜境。在情思奔放之中,表达了对权贵的蔑视和对理想的追求。这种境界,不但丰富完美,而且变化多端,不仅具体生动,而且层层深入。它全面展示了诗人涉惊历险的喜悦,寻奇求美的欢欣,其中自然隐含着对美好政治理想的幻想,以及对黑暗现实的否定。那迷离恍惚的梦境,森然怪骇,飘忽昏冥,熊咆龙吟,霹雳崩摧,固为梦中恶魇,也是对丑恶现实的鞭挞,它决不是“痴人说梦”,而是对于自己曾经梦寐以求的那理想境地的强烈的否定。古往今来,一切世事,都不过如东逝之水一般,去而难返。还是像仙人一样,远离黑暗的现实,去寻访名山大川吧。这首诗,以深沉浓烈的激情、雄浑磅礴的气势、奇谲瑰丽的想象、昂扬奋进的旋律、丰富多变的幻境,生动地描绘,逐层展示、步步深化,令人读后宛如亲临其境。全诗句式参差,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九言并用,还兼有屈原《离骚》的句式。它随着内容的变化和感情的起伏,长歌短调,自由舒展,造成一种磅礴的气势,赞扬了诗人傲岸不羁的浪漫主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