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拨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壑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兮何时还?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赏析:
梦游天姥吟留别-书法   这首诗作于天宝四年(745年)秋,是诗人漫游吴越前留赠东鲁亲朋之作。李白是一位天才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以高度夸张的征象的艺术手法,徜徉于梦幻与现实之间,虚虚实实,将一腔郁愤之情,凝聚成为生动的艺术形象,结构出一幅非幻非真的梦游图。全诗借助浪漫主义的神奇想象,融汇古代神话、民间传说、历史典故等知识,创造出极富理想色彩的仙居胜境。在情思奔放之中,表达了对权贵的蔑视和对理想的追求。这种境界,不但丰富完美,而且变化多端,不仅具体生动,而且层层深入。它全面展示了诗人涉惊历险的喜悦,寻奇求美的欢欣,其中自然隐含着对美好政治理想的幻想,以及对黑暗现实的否定。那迷离恍惚的梦境,森然怪骇,飘忽昏冥,熊咆龙吟,霹雳崩摧,固为梦中恶魇,也是对丑恶现实的鞭挞,它决不是“痴人说梦”,而是对于自己曾经梦寐以求的那理想境地的强烈的否定。古往今来,一切世事,都不过如东逝之水一般,去而难返。还是像仙人一样,远离黑暗的现实,去寻访名山大川吧。这首诗,以深沉浓烈的激情、雄浑磅礴的气势、奇谲瑰丽的想象、昂扬奋进的旋律、丰富多变的幻境,生动地描绘,逐层展示、步步深化,令人读后宛如亲临其境。全诗句式参差,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九言并用,还兼有屈原《离骚》的句式。它随着内容的变化和感情的起伏,长歌短调,自由舒展,造成一种磅礴的气势,赞扬了诗人傲岸不羁的浪漫主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