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辇图》为唐代人物画,是现藏故宫博物院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绢本,设色,纵38.5厘米横129.6厘米,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所绘,作品设色典雅绚丽,线条流畅圆劲,构图错落富有变化,为唐代绘画的代表性作品。具有珍贵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阎立本(601—673年),唐代雍州万年人,隋代画家阎毗之子,阎立德之弟。唐太宗时任刑部侍郎,显庆初年,代兄做工部尚书,总章元年为右丞相。擅长书画,最精形似,作画所取题材相当广泛,如宗教人物、车马、山水,尤其善画人物肖像。
《步辇图》是以贞观十五年(641年)吐蕃首领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姻的历史事件为题材,描绘唐太宗接见来迎娶文成公主的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情景。
图卷右半是在宫女簇拥下坐在步辇中的唐太宗,左侧三人前为典礼官,中为禄东赞,后为通译者。唐太宗的形象是全图焦点。作者煞费苦心地加以生动细致的刻画,画中的唐太宗端坐于步辇之上,面目俊朗,目光深邃,神情庄重,充分展露出盛唐一代明君的风范与威仪。为了更好地突现出太宗的至尊风度,作者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进行衬托表现。一是以宫女们的娇小、稚嫩,以她们或执扇或抬辇、或侧或正、或趋或行的体态来映衬唐太宗的壮硕、深沉与凝定,是为反衬;二是以禄东赞的诚挚谦恭、持重有礼来衬托唐太宗的端肃平和、蔼然可亲之态,是为正衬。该图不设背景,结构上自右向左,由紧密而渐趋疏朗,重点突出,节奏鲜明。
禄东赞和朝臣内侍恭立一旁。左侧第三位着红袍虬须持笏板是朝中引班的典礼官,他因见过世面而体态和神情比较放松。左侧第二位拱手肃立、头戴毡帽穿锦袍者为吐蕃使者禄东赞,因为远道而来,神情疲惫,同时姿态上又庄重、诚恳,左侧第一位束手站立的白衣人为朝中翻译员。尤其是站在最后的翻译员因为官卑职小不免惶恐不安,又怕翻译出现错误,紧张得头部仰起,但目光又不敢正视皇帝,一面又竖起耳朵,认真聆听每一句说辞,他的上体前倾得厉害,显示出高度紧张感。
《步辇图》形象地记载了汉藏两族人民之间的亲密关系。是一幅描绘我国各族人民团结统一的历史画卷,记载着西藏与汉族之间交往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