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比喻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
典故:僧人智永,陈、隋间僧人,名法极,姓王,会稽人,善书法,尤工草书,是晋代书法大家王羲之的第七世孙。他早年出家当和尚,曾在永欣寺住了三十年。那个时候,智永深居简出,闭门习书。初从萧子云学书法,后以先祖王羲之为宗,每天雄鸡刚报晓即起床,磨上一盘墨,然后就开始临摹王羲之的字帖,三十年间从未间断。
智永在屋内备了数支大簏子,练字的时候,如果笔头写秃了,就取下来丢进簏子里。日子久了,破笔头竟然积满了十大簏。后来,智永便在永欣寺窗前的空地上挖了一个深坑,把所有的破笔头都埋在了那里,砌成坟家,称之为退笔冢。经过长期坚持不懈的刻苦练习,智永的书法终于写得抵势飞扬,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成了我国著名的书法家。
智永禅师晚年时,一天,几位年轻书生慕名来寺求墨宝,并请教写字秘诀。智永笑着说,给你们写字容易,但秘诀我确实没有,不过我可奉送诸位四个字——“勤学苦练”,如能持之以恒,保你一生受用不尽。书生闻言,大失所望。智永禅师便耐心开导他们:俗话说“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即以老衲先祖羲之公和献之公为例,羲之公以东汉张芝“临池写书,池水尽黑”的事迹激励自己,一生苦练不辍。洗砚曾染黑过庐山的归宗寺、临江的新城山、建康的钟山、浙江的积谷山和山阴等地的五六处池水。献之公学书曾用尽18大缸清水,老衲学书也是靠勤学苦练,才有今日的成就。
众书生听后,并未尽信。智永禅师便命小和尚打开后院门,带领他们去寺中的塔林,在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下有一座高高的坟冢,冢前立一石碑,上刻“退笔冢”三字,下有“僧智永立”四个小字,背面还有智永写的一篇墓志铭。书生们看后迷惑不解,禅师指冢说:“我习书一生,练字磨秃的笔头尽在于此。”偌大一座坟冢,贮满秃笔头,书生们看罢,惊愕不已。小和尚告诉他们,师父为练好字,在寺内阁上住了30多年,如今求他写字和题匾的人络绎不绝,寺内的木门槛都被踏穿了,只好用铁皮把它裹起来。书生们听后恍然大悟。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任何艺术要达到高峰,都没有捷径和秘诀,勤学苦练才是唯一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