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立本千里学画

阎立本很崇拜南北朝时代的画家张僧繇,一直期望能亲眼目睹他的真迹。
  有一次,他听人说在荆州的一座古庙里,存有张僧繇的真迹。听到这个消息,阎立本《步辇图》局部他立即只身踏上了前往荆州的路。阎立本是长安人,从长安到荆州,路途十分遥远,且道路崎岖。一路上,阎立本吃尽了苦头,遇到了许多困难。但是,为了能把张僧繇的绘画技法学到手,他全不把这些当回事,只是不停地向前赶路。
  终于,他历尽艰辛到达了荆州,顾不上休息,便立即寻向那座古庙。可是,当他看过画后,一下子没有看出这些画究竟好在哪里,不觉有点儿失望。心里想:“唉,人们都说张僧繇的画技高超,今天看来,恐怕也是徒有虚名吧!”
  第二天,他又跑去观摩,这一回他看得仔细多了。看着看着,他发现张僧繇的画确有其独到之处。原来,在中国画中,布局、笔墨、赋色、意境这些都是非常讲究的。凡是布局好,笔墨欠佳的,只能初看还好,却经不起细看。而意境深远、笔墨精妙的作品,往往因为不浮夸,乍看虽觉平常,但看得久了,细细品味过后,就能体味出其中的无穷妙趣。张僧繇的壁画,正是这样的画。阎立本佩服极了,自言自语地说:“张僧繇的画画得这样好,不愧是丹青圣手啊!”
  为了把张僧繇画画的技艺学到手,第三天,阎立本又跑去看画。这一次,他看得更仔细了,边看边想,还和自己的画法相比较,他越看越人神,不知不觉又过了一天。
  为了不耽误看画,省去跑路的时间,后来阎立本干脆把行李搬来,睡在壁画下面。从此,他白天看,晚上也看,对画上的每一笔都不放过,都要细心地琢磨一番,体会其中的妙处。
  就这样,阎立本一直在壁画前住了十多天,直到把壁画的每一处都看懂了,把张僧繇的绘画技巧熟记在心里,才高高兴兴地离开荆州,回到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