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569年—618年),杨广。隋朝的第二个皇帝,隋文帝杨坚的次子,母独孤皇后。杨广在位13年(604年—617年),“统一江山、修通运河、西巡张掖、三游江都、三驾辽东”可以概括他一生所为。
589年,年仅20岁的杨广被拜为隋朝兵马都讨大元帅,统领51万大军南下向富裕、强盛的陈朝发动进攻,并完成统一。隋军在杨广的指挥下,纪律严明、英勇善战,一举突破长江天堑。所到之处,所向披靡。而对百姓则“秋毫无犯”,对于陈朝库府资财,“一无所取”。在公元590年,奉命到江南任扬州总管,并平定了江南高智慧的叛乱。他亲自实地在江南花了十年来拢络人心,缓和了南方的怨恨和怀疑,在军事占领后推行合理的行政,打破阻碍南人成为忠于隋室臣民的许多政治和文化隔阂。自此南北朝之后和北方隔离多年的江南才始归顺中央,更使得之后唐朝在南方的统治得以顺利进行。中国重归一统,结束了上百年来中国分裂的局面。也结束了中国三四百年的战乱时代。从此中国进入了和平、强盛的时代。
隋炀帝初继位后,迁都洛阳,并展开了大规模的营建东都洛阳的工程。洛阳城南对伊阙,北倚邙山,东逾瀍河、洛水纵贯其间,分外郭城、宫城、皇堀、东城、含嘉仓城、园壁城和耀仪堀,规模宏大,布局有序。隋炀帝所修建的洛阳城,具有统治国家的战略考虑。洛阳有皇宫,具备首都功能。城内人口过百万,富商数万家。此后作隋都15年、唐都40余年,到五代、北宋时仍在使用,曾长期时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隋炀帝下令开挖修建南北“大运河”,将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连接起来。如此浩大的工程,利于千功万代。大运河对于中国来说远比长城对于中国更重要。大运河连接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连接了两个文明。
隋文帝曾于584年命宇文恺率众开漕渠。自大兴城西北引渭水,略循汉代漕渠故道而东,至潼关入黄河,长150多公里,名广通渠。公元604年改名永通渠。但随着南北政治、经济和文化日益发展,修凿的局部运河,已经不能满足社会需要。沟通南北水道已经成为社会经济交流的迫切需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