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擒虎(公元538年—592年),原名擒豹,字子通,河南东垣(今河南新安县东)人,隋朝名将。
韩擒虎好读书,略知经史百家,为西魏丞相宇文泰所赏识。北周时韩擒虎因军功拜为都督、新安太守,后迁仪同三司。其父去世后,韩擒虎又承袭父亲的爵位,授新义郡公。
建德六年(公元577年),周武帝宇文邕伐北齐,攻占晋阳(今山西太原)。时北齐洛州刺史独孤永业率兵3万镇守金墉城(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北),韩擒虎乘北周军不断取胜的有利时机,说降独孤永业。后率军北上平定范阳(今河北涿州),授上仪同、永州刺史。不久,韩擒虎任行军总管,击退陈军对光州(治今河南光山)的进攻。随即又随大将军宇文忻进平合州(治今合肥西)。杨坚为北周丞相时,调任和州刺史,屡次挫败陈将,使陈军丧气。
杨坚废周立隋后,为统一中国革除弊政,发展生产,整顿军队。他素知韩擒虎具有文武才能,且声名卓著,遂以韩擒虎为庐州(今安徽省合肥市一带)总管,镇江北要地庐江(今合肥),为灭陈作准备。经过几年励精图治,隋的国力、军力显著增强。而陈朝政治日益腐败,府库空虚,内部矛盾尖锐。在此期间,韩擒虎始终整军经武,训练士卒,甚为陈军所忌惮。
开皇八年(公元588年)三月,隋文帝下诏灭陈。韩擒虎出庐江,锋芒所向,直指陈都建康(今南京市)。陈后主荒淫骄侈,政治腐败,既不懂军事,又不纳部将建议,凭恃“长江天堑”,疏于防务。开皇九年(公元589年)正月初一,韩擒虎乘陈军欢度年节、疏于守备之机,率锐卒500出庐江由横江口(今安徽和县东南)夜渡长江。陈军守将皆醉,韩擒虎一举袭占陈沿江要塞采石(今安徽马鞍山市西南)。袭占采石后,韩擒虎即命令主力部队渡过长江,挥军逼近建康。初七,韩擒虎进攻姑苏(今安徽当涂),半日而克。陈军因惧韩擒虎勇猛善战,陈将樊巡、鲁世真、田瑞等相继投降。江南百姓久闻其威名,纷至军门拜见。隋文帝闻讯后大喜,为此宴赐群臣。
陈后主面对隋军攻势,不采纳部将建议,致使建康附近10余万陈军无所作为。二十日,陈军奉命仓促出战,在白土冈南北列阵20里,首尾进退互不相知。贺若弼军初战不利,然后猛攻陈军薄弱部分,陈军全线溃退。时建康城内空虚,韩擒虎率精骑500批亢捣虚奔袭建康。进至石子冈(今南京雨花台)时,陈将任忠迎降,陈后主遣领军蔡征守朱雀航(在今南京秦淮河上),闻韩擒虎军至,众惧而溃。韩擒虎军直入朱雀门,陈军还欲作战,见任忠已降,皆散走,韩擒虎迅速占领建康,陈俘后主,陈朝灭亡。
开皇十二年十一月十七(公元592年12月26日),韩擒虎去世,时年五十五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