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护儿(?—617年),字崇善,江都(今江苏江都县)人,隋朝大将。来护儿家住长江北岸的白土村,地处北周和陈朝交界处,连年战事不断,因此来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
北周大定元年(公元581年)二月,北周丞相杨坚废周立隋,是为隋文帝。为统一南北,隋文帝在开皇元年三月,即派宇文忻、贺若弼等镇广陵(今江苏扬州西北)。由于白土村紧靠江边,与陈朝隔江相望,所以贺若弼常派来护儿渡江侦察,并被授大都督,领本乡兵。又因破陈将曾永,授仪同三司。开皇八年(公元588年)十二月,隋发起灭陈之战,来护儿因功进位上开府,赏物一千段。
开皇十年(公元590年)十一月,婺州(治今浙江金华)汪文进、越州(治今浙江绍兴)高智慧、苏州沈玄侩等均举兵反隋,反乱遍及原陈属地。隋文帝遂命内史令杨素率军平叛,来护儿统兵随杨素讨之。时高智慧率部据守浙江东岸营垒,屯据要害,周围百余里,船舰千艘,遮盖江面,鼓噪而进。来护儿建议:“吴人累锐,利在舟楫。必死之贼,难与争锋。公且严阵以待之,勿与接刃,请假奇兵数千,潜度江,掩破其壁,使退无所归,进不得战,此韩信破赵之策也”(《北史·来护儿列传》)。杨素接受了他的建议,命其率轻型战船数百艘,偷渡浙江,以奇兵突袭,焚烧高智慧后方营垒;杨素则乘机率军从正面突击,大败高智慧军,高智慧逃于海中。来护儿率军追至闽中,平定余党。来护儿因功进位大将军,出泉州刺史,封襄阳县公,食邑一千户,赐物二千段、奴婢百人。高智慧余党盛道延兴兵做乱,侵扰州境,来护儿连续作战,打败盛道延,迁建州总管。随后又与蒲山公李宽讨平黟、歙叛党汪文进,进位柱国,封永宁郡公。隋文帝嘉其功,派画工图其像。
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来护儿奉诏入朝,赐以宫女、宝刀、骏马、锦彩等物。仁寿三年(公元603年),来护儿除瀛州刺史,赐爵黄县公,邑三千户。不久加上柱国,除右御卫将军。在位其间,来护儿政绩出众,频见劳勉。隋炀帝继位后,再次被诏入朝,百姓闻后,依依不舍,前后上书挽留的人达数百人。隋炀帝于是拜来护儿右骁卫大将军,不久迁左骁卫大将军。又改上柱国为光禄大夫,迁右翊卫大将军,进封荣国公,恩礼隆密,朝臣无比。
大业八年(公元612年)正月,隋炀帝发兵113.38万人攻打高句丽。来护儿为平壤道行军总管,兼检校东莱郡太守,率水军由东莱海口出渤海海峡横渡黄海,从涢水(今朝鲜大同江)进入高丽。在距平壤60里的地方,与高句丽国王高元相遇,高句丽军列阵数十里,隋军诸将皆惧。时高元之弟高建骁勇绝伦,率敢死队数百人来攻。来护儿命武贲郎将费青将其斩首,高句丽军大败。但来护儿被胜冲昏了头脑,不顾水军副总管周法尚劝告,挑选精锐甲士4万人,直趋平壤城下。高句丽军在罗郭(外城)的空寺中设伏兵,佯败,退入城中,来护儿纵兵入城,高句丽伏兵趁机杀出,隋军大败,伤亡惨重,来护儿仅率残兵数千逃出城外。此后,来护儿率众后撤,屯扎海边,以待北路隋军。后宇文述等军皆败,来护儿只好率水军从海路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