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矩(公元547年—627年),字弘大,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东北人),政治家。初仕北齐,齐亡入周,北周末年杨坚执政时被召用。杨坚建立隋朝,裴矩为近臣,参预平陈之役,继而经略岭南,北抚突厥族启民可汗,与牛弘等参定隋礼。隋炀帝即位后,很受重用,参掌朝政,与苏威、宇文述、裴蕴、虞世基等并称为“五贵”。裴矩是隋朝重要的顾问大臣之一,他是出色的外交家,战略家,民族问题专家。他仅仅运用传统的计谋,而不是庞大的军事行动,就让突厥实质上分裂为东西两大汗国,这个盛极一时的草原帝国在内耗中被严重削弱了。这一成就被证明是扎实和持久的,东西突厥之后再没有统一,并在大部分时间确实处于敌对状态,很多年之后唐朝的辉煌胜利便直接得益于裴矩的成就。
裴矩还是一个不知疲倦的地理学家和人种学家,炀帝即位后,裴矩成了他在边境问题和国外民族方面的主要顾问,大业元年(公元605年)至九年(公元613年)间,他至少4次来往于甘州、凉州(今甘肃武威)、沙州(今甘肃敦煌),大力招徕胡商,并引西域商队前往长安、洛阳等地,以首都贸易取代边境贸易。裴矩深知炀帝远略野心,尽力收集西域各国山川险易、君长姓族、风土物产等资料,绘画各国王公庶人服饰仪形,纂成《西域图记》三卷,并别造地图,注记各地险要,献于炀帝。炀帝即将经营西域事宜悉以委任给他。矩引致高昌王麴伯雅、伊吾吐屯设等入朝,并积极策划打击西域贸易的竞争者——吐谷浑。
大业四年,隋诱使铁勒攻击吐谷浑;五年,炀帝亲征吐谷浑,拓地数千里。稍后,炀帝又派薛世雄进军伊吾,于汉旧城东筑新伊吾。矩同往经略,巩固了隋与高昌的联系。大业十四年,宇文化及杀炀帝,任裴矩为尚书右仆射。化及败,矩转事窦建德。建德败,矩降唐,官至民部尚书。裴矩80岁精明不减,历事诸主,均受礼遇,以熟悉故事,常受咨询。所撰《西域图记》记载了44国情况,可惜原书已佚。现仅存书序,记述了自敦煌至西海(今地中海)的3条主要路线,是关于中西交通的重要史料。此外,他还著有《开业平陈记》、《邺都故事》、《高丽风俗》,与虞世南共撰《大唐书仪》,均亡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