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旷古未有”或者“空前绝后”来形容一个政治家,人们通常会认为他的作为和功绩令他人望尘莫及。而真正能达到如此成就的政治家,在历史上简直屈指可数。
不过,有一位政治家令世人难以忘怀,不是因为她的功绩,也不是因为她的德行,而是因为她特殊的历史地位和绝无仅有的独特身份。在一个男性为主导的社会里,她脱颖而出,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就是唐代的女皇武则天。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常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这是一首饱含深情的诗,表达了作者对情人的思念和牵挂,让人感觉到作者是一个柔情似水、情思缱绻的女子。但是,谁能想到,这首诗的作者,是一位在宫廷政治中计谋百出、果断干练的女政治家?又有谁能想到,她曾经改朝换代,做了十几年的皇帝!这首诗,是武则天与唐高宗别后重逢时所写的。武则天出生于唐代一个官宦人家,她的父亲是曾经跟随唐高祖李渊在太原起兵的功臣武士彠。武则天童年时,武士彠就已经去世,到了贞观十一年,十四岁的武则天因为容貌秀美,被选入后宫。
但是,武则天并没有得到唐太宗的宠爱,唐太宗只给了她一个“才人”的封号。与唐太宗共处的十二年里,她也没有为唐太宗生下子女,不过,因为太宗晚年生病,武则天结识了前来探病的太子李治,也就是后来的唐高宗。唐高宗对这位武才人一见倾心,念念不忘。唐太宗死后,武则天和后宫其他没有子女的嫔妃一起到感业寺出家为尼。当时,高宗的妻子王皇后为了和后宫的萧淑妃争宠,怂恿高宗把武则天接回宫中,武则天的政治生涯就此开始了。
武则天入宫之后,迅速取得了高宗的宠爱,然后就开始谋求皇后的地位。她先是以刚出生的女儿被王皇后害死为名,让高宗冷落王皇后,然后又买通宫女和太监,告发王皇后的母亲企图用巫术诅咒高宗。由于对武则天的宠爱和对王皇后的厌恶,唐高宗决定废掉王皇后,改立武则天为皇后。虽然长孙无忌、褚遂良等大臣极力反对,但心意已决的唐高宗在另外一些大臣的支持下,成功地完成了废后立后工作。
此后,武则天开始参与政治,渐渐显露出了自己的政治才华。后来,唐高宗因为身患重病,无法亲自处理政务,武则天就代替他处理国事。当时,唐高宗在朝堂上与大臣们议事,武则天就隔着一道帘子,在后面为高宗出谋划策,所以人们称武则天与唐高宗为“二圣”。唐高宗甚至曾经想把皇位禅让给武则天,但是在大臣们的阻拦下放弃了这个念头。
唐高宗死后,武则天先后废掉自己的两个儿子:中宗李显和睿宗李旦,从幕后走到了前台,宣布“临朝称制”。公元690年,她正式改朝换代,建国号为“周”,自己做了皇帝。
在执政初期,为了巩固统治,清除那些政治上的反对派,武则天重用酷吏,鼓励告密,杀害了许多唐代的皇族和大臣;等到统治稳固之后,她就开始鼓励生产,整顿吏治,加强科举考试在选拔官员中的作用,任用清正廉洁的官员担任中央要职。在她的统治之下,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人口也比前代有所增加。
作为一个女皇帝,她在私生活方面有很多传闻,但武则天并不因为人们议论这些事情而 恼怒,相反,她的胸襟比很多男性皇帝还要广阔,在她统治期间,唐代社会处于上升阶段,后人评价武则天的历史功绩,称这段时期“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是唐代历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
公元705年,张柬之等大臣趁着武则天年老病重,发动政变逼迫武则天退位,恢复了唐朝的统治,唐中宗李显重新坐上了皇位。这一年冬天,年过八旬的武则天去世,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武则天时代终于划上了句号。
武则天的一生,充满了冒险与激情,同时也充满了矛盾。她想要建立一个自己的王朝,但最后不得不把国家交还给唐朝的君臣;她为了称帝,鼓励告密,重用酷吏,但登基之后却扭转政治风气,任用贤臣;她张扬妇女地位,但朝中重臣却都是男子……这些数不尽的矛盾,和武则天本人一起,被记载在同样充满矛盾的史册之中,也把难以评说的功过留在了乾陵的无字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