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杰


因为他鲜明的政治立场,狄仁杰被掌权的武氏外戚和酷吏们所痛恨,外戚武承嗣就曾经勾结著名的酷吏来俊臣诬陷狄仁杰谋反,结果被狄仁杰靠着过人的才智揭穿,还让武则天对他更加器重。
  狄仁杰的刚正不阿、爱护百姓、知人善任,使武则天对他非常信赖,更加器重,常常称呼他为“国老”,而不提及他的名字。但是这位国老有的时候不给武则天面子,当着满朝文武的面与武则天争辩。如果换了别人,武则天早就将他放逐岭南了,而对狄仁杰每每谦让,往往违背自己的意愿按照狄仁杰的意见做。
  狄仁杰是武则天信赖而且器重的宰相,同时他也是李唐王朝的忠实追随者,因此他做梦都在想有朝一日能恢复大唐功业。但在武则天势力强盛的时候,他只好三缄其口,暂时观望, 他利用武则天对自己言听计从、颇为重用的机会,接连向武则天举荐贤才数十名,武则天全都委以重任,为恢复大唐江山准备了有生为量。同时,他又说服了武则天放弃武姓子侄而重立庐陵王李显为太子,把恢复大唐江山的目标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公元700年9月,七十岁的狄仁杰因病去世,武则天十分惋惜,她想到狄仁杰的忠义智勇,想到狄仁杰死后无人能在国家大事上发表高明的见解,伤感地说:“朝堂空矣!” 不久,在狄仁杰推荐之下担任宰相之职的张柬之终于发动政变胁迫武则天退位,光复了李唐王朝的天下。
  作为一个封建专制王朝中杰出的政治家,狄仁杰每任一职,都心系民生,政绩卓著。在他身居宰相之位后,又辅国安邦,对武则天的弊政多有匡正。在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之治的武则天时代,这位睿智机敏,刚正不阿,极具远见卓识的政治家不愧为一代名相。